武汉进行网络问政 官员称太犀利被问得直冒冷汗
小区在执法者眼皮子底下出现大面积乱搭乱盖无人管、保障房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违停车辆中还有警车身影……
5月8日起至16日,武汉围绕“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召开4场网络问政,27家承诺单位的负责人站在问政台前,台下则是数以万计的网民。
作为武汉去年4月启动治庸问责以来的一大新举措,4场网络问政带来哪些冲击?
问出官员心跳
“这次网络问政对我是很大的触动。”
汉南区副区长唐超
16日,是系列网络问政的最后一场问政会,主题是新版行政审批改革和新城区工业。
当天,38岁的汉南区副区长唐超和其他新城区负责人被请上网络直播间,双眼紧盯滚动着网民留言的电视大屏,略显紧张。“我们这里一个月要停3、4次电,水压也不够,连个垃圾池也没有。”这是网民记者晒出的视频短片,说话人是一家企业工作人员,拍摄地正是汉南一处新建不久的工业园区。
唐超说,网友短片反映的情况属实,但在这么多网友面前放出曝光短片,自己还得立即回应,压力不小。“这次网络问政对我是很大的触动。”
从去年底进行的电视问政,到时下网络问政,官员们被“问”得冒汗、问出心跳已不再是第一次。
该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之所以陆续推出两大问政活动,目的就是要唤醒官员责任心。“上台的官员不是代表他们自己,而是所在的部门,他们对工作熟悉程度如何、工作是否让百姓满意,都交由群众来评价。”他说,相对于以往由领导来问来评,百姓问政问得直接、尖锐,对相关部门领导的触动也更大。
问出民间诉求
“每个人都想有麦克风,可以随时表达自己关切。”网民代表刘林德
来自网络问政组织方长江网统计,4场网络问政,关注和参与问政的网民超过百万人(次)。其中,光活动合作方腾讯微博,每场活动下来,网民发出的各种微博评论、微博问政就不下10万条。
此前,一场电视问政创下当地收视纪录。此次网络问政,热度毫不逊色于前者。
两场问政,火爆的秘密何在?此次网络问政特邀的网民代表、网络评论员刘林德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越来越多拥有网民身份的城市市民,“每个人都想有麦克风,可以随时表达自己关切。”
事实上,问政的火爆折射出的是大量民间的诉求和对政府工作的建议。眼下,老百姓反映诉求多是通过拨打投诉电话、信访等传统渠道,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更多元的沟通渠道。
而以问政双方“零距离”为特点的电视问政、网络问政,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普通市民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需求。
问出政府不足
“把官员问出办公室,是武汉治庸的最终目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
对武汉网络问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赞赏有加。
他说,无论电视问政或网络问政,都是特定群体反映诉求的一种渠道,是政府广开言路、广纳民意的有益补充。
在他看来,这些问政活动的成功,或多或少反映出政府的不足。领导习惯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一些决策缺少“地气”,这让不少老百姓感到不满。
通过网络问政等形式,要“把官员问出办公室,是武汉治庸的最终目标”。他说。(记者 彭磊 通讯员 田兴磊 实习生 邵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