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官员详解山区教育扶贫初衷 称“春天不到花不开”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7月31日 16: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石家庄7月31日电(记者 鲁达 陈国林 肖光明 崔涛 陈林)日前,石家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引发媒体关注。这项工程与一般意义上的扶贫工作有何区别?与目前备受争议的“撤校并点”有何不同?记者近日连续采访石家庄市有关官员和各界群众,对这项工程进行再次解读。受访者纷纷从民生角度给予肯定,认为这是山区扶贫的长远之策,也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德政工程。

  一个大胆的设想:30年改变山区一代人

  “石家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一年多来,不仅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而且以教育为手段的扶贫‘路数’也日渐清晰。”王武德如是说。

  王武德是石家庄市委农工委的常务书记,参与了石家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调研、方案制定、工程实施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在其办公室,他对这项工程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详尽披露。

  据王武德介绍,2010年12月20日,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在到高邑和元氏下乡考察农业农村工作的路上,提起了自己的设想:“山里的群众只有从山里搬到县城和重点乡镇就业才能脱贫致富,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贫困山区里的人接下山?我们可不可以先把孩子们接出来,到县城或乡镇政府驻地受教育,待他们毕业就业后,带动山里家人也下山安居生活 ”

  谈出了自己的想法后,孙瑞彬又给王武德安排了任务,让他和教育局一起对石家庄山区六县进行深入调研,特别是山区孩子上学的现状,山区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与城市的区别,教师、县乡干部、学生家长对这个“想法”有什么看法,等等。

  据王武德回忆,孙瑞彬当时说,要用20到30年的时间,从根本上解决深山区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让深山区孩子先走出大山接受教育,在城镇里安家立业,这样也就有能力将山区老人们接到城镇生活,从而实现深山区群众向山下迁移,最终摆脱贫困。

  此后,石家庄市委农工委、市教育局开始组织力量到赞皇、元氏、行唐、平山等西部山区县,就孙瑞彬提出的问题进行广泛调研。

  2010年农历腊月二十四,王武德对这次在赞皇调研的时间记得十分清晰。调研中,农工委、教育局、赞皇县相关负责人、赞皇职教中心校长、学生、学生家长、老师共30多人在赞皇县许亭乡尖山小学教学点进行了座谈。

  当时天气很冷,但参加此次座谈的人都有了很深的触动:一个山区老师教5到8个学生,要负责所有年级的语文、数学等全部课程。而山区学校的基础设施更是差,寒冬里的学校,可供取暖的只有教室里的一个煤炉。山路艰辛,孩子们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上学。

  了解基本情况后,调研人员下午在赞皇县城的一所学校里召开了座谈会,都感觉孙瑞彬书记提出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是正确的,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实施深山区百姓脱贫真正的根本性选择。

  目标确定后,也迎来新的问题:教学基础设施怎么建设?学生资源如何整合?以及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问题、学生的交通问题、师资力量如何配备、空出的教学点如何利用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农工委和教育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制定了初步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把赞皇县和元氏县作为试点县,力争9月1日新学期开学前建起新中学。

  市委书记多次调研,工程试点推进

  2011年农历春节刚刚过去,孙瑞彬就山区孩子上学以及贫困状况在山区六县进行了调研,坚定了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决心。调研后,孙瑞彬在赞皇县召开座谈会,研究解决工程推进中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和现实困难问题。市委副书记刘云峰、副市长张树志、时任副市长张妹芝等都对这项工作非常关心支持,给予了及时指导。在很短时间内,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就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实施方案,工程3月份启动。

  赞皇二中的建设是石家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试点工程。而就在一年前,周围还全部是荒凉的山坡。在确定为新学校的选址之后,市委农工委、市教育局等部门开始对工程实施进行了研究,市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了有力支持。从学校选址到资金投入,从学校建设到校园同步绿化,市委农工委、市教育局以及县委、县政府都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赞皇二中建设过程中,市委农工委看到学校准备建设燃煤锅炉用于取暖,就在现场提出了支持建设环保设备的意见。王武德说,学生取暖是个大问题,烧煤炭太污染、成本高。最后学校的取暖换成了地热环保设施。赞皇二中绿化、取暖等各种设施建设都同时进行,在短短四个多月,一所崭新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试点学校建成了。

  今年7月20日,王武德收到了一封来自赞皇二中的感谢信。信里的主要内容是感谢他为赞皇二中建设所做出的工作,这让王武德很是高兴。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合作社学院的特聘研究员,有一件事对王武德触动很深。2011年,王武德在人民大学讲统筹城乡一体化时,在座的63个研究生和57个博士生中竟然没有一个是农村的学生。这让他认识到,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孩子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只有山区农民改变了愚昧落后的观念,农民才能真正脱贫致富。没有“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孩子们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命运难以改变。

  教育是手段,扶贫是根本

  就在“石家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将近一周年的时候,王武德在推进另外一件与这项工程密切相关的事情。他计划将255家石家庄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再次带到赞皇二中,为赞皇二中捐助实验室、电脑,多媒体教室,进行投资。

  “捐款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让这些企业看到山区的资源”。王武德有着自己的打算。他认为,按照石家庄的发展规划,石家庄西部山区应该侧重发展生态农业,整合土地资源,实行规模化经营。而“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正是给他们创造了这样的一种条件。

  工程启动后,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又在全市启动了帮扶农民增收工程。组织动员了机关、企业、社会团体等全社会力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把“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纳入到帮扶农民增收这个更大的系统工程中,开展了贫困村对口帮扶活动。很多深山区学生的家长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就业,走上了脱贫之路。

  王武德认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扶贫的“路数”也开始变得清晰,学生可以上学,上职业中学,学生家长也开始有了就业增收的门路。王武德这样形容这项工程:“春天不到花不开”,规划20-30年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所要带来的变化才刚刚发芽。

  在王武德看来,石家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是一项没有先例的工程,所要面临解决的问题也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在发展中不断解决新问题。一是关于农村人口就业的问题。孩子下山后,家长们腾出了时间,但是年纪大的人如何安排就业?他们不可能到山下去学习技术,安排这些人还是要靠发展山区特色产业。二是要研究学生在学校的保障问题,把深山区贫困生的一切免费政策落到实处。三是山区家长下山后到了城镇,保障性政策需要跟进,相关部门需要深入研究。四是研究进城人员的物权保障问题,举家进城后,如何保证原来山区房子的物权保障利用,也都需要研究。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