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崛起职业农民 培育之路任重道远
中新网苏州8月10日电(周建琳)10日,匆匆行走在苏州东山果林间的陈海峰脸晒得很黑,他和普通农民没有什么两样,要采摘果子,修剪树木,喷洒农药。但他的头上却被戴上一顶帽子——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群体,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他们有技术会经营,已成为推动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2011年,陈海峰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系茶果专业毕业后,正式到吴侬合作社工作。陈海峰说,与当地传统农民不同,他们的科学做法,减少了茶果产品的农药残留,提高了品质。通过压枝等技术让果树横向生长等方法,降低了采摘难度和人员投入。
同陈海峰相比,他的“老板”宋甫林对“新型职业农民”更是有着深刻的理解。作为364家农户的“后盾”,吴侬合作社曾在生产和管理方面遭遇“人才荒”,负责人宋甫林一筹莫展。他主动找到苏州农职院寻求帮助,合作三年来,不仅培育的品种多了、产量上去了,吴侬碧螺春还获得了“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以及苏州唯一一张碧螺春茶出口许可证书。
40多岁的宋甫林是东山本地人,2000年从当地一家集体企业下岗后,开了一家茶庄。2005年,他联合当地215位农户成立了合作社。2008年,通过700多亩土地的流转,合作社拥有了现在这个农业基地,成了不折不扣的农场主。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宋甫林这位地道的农民已经成功转型。他不再像父辈一样满足于种地买果子了,更像个精明的企业家。
而农职院学生带来的科学操作技术,正在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农民原有的生产方式。陈海峰也坦言,改变当地农民祖辈传下来的操作方式并不容易。目前,在吴侬合作社内正在推行新技术,合作社外的农户仍在观望。
背靠珠峰映带的神奇胥王山,面朝波光倒影的美丽太湖水,在离苏州最近的胥王山庄,泡上一壶清茶,与好友边垂钓边聊趣事,再惬意不过了。可是谁能想到,6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
“在未开发之前,这胥王山,遍地荒芜,让人觉得太可惜。”同宋林甫相比,许宏琪觉得自己当上“胥王山庄”庄主纯属偶然。从事高科技的他以前压根儿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来这里当拓荒者。
决心将胥王山庄打造成太湖边综合性生态休闲基地的许宏琪,信心满怀地要营造这处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园”。胥王山庄引入的第一个战略合作伙伴,就是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双方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园林园艺、创业就业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同时也确定了胥王山庄以农为本的经营理念。”许宏琪强调。
作为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唯一一所以“农”字命名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走过105年办学历史,培养了近5万名各类专业人才。院长成海钟表示,如今的苏州农职院已不是简简单单教授学生如何种植、施肥,而是培养推动经济发达区域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职业农民有力“杠杆”。
从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南来说,农业现代化急切需要一批新型职业农民。2014年,苏州将在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一系列的刚性指标中,有一个数字和职业农民有关: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到2014年末,苏州持有专业证书的农民比例要占到农业从业人员的35%。
谁将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成海钟看来,培育之路是任重道远。新型职业农民,应该具有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留得住等特点。但由于苏南地区现代制造业发达,就业岗位充裕,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务农人员的素质和数量都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迫在眉睫。
成海钟认为,在农业职业教育新体制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不仅仅是农业职业院校的职责,应该成为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的愿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