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于家堡:“钱袋子”上的金融新城
中新社天津8月25日电(田齐 张猛)“临海捕鱼”、“置灶煮盐”,天津市滨海新区于家堡被后人落笔于史料中,最早见于元朝末年。600年后的今天,这个外形酷似“钱袋子”的“几”字形村落,成了天津、乃至中国炙手可热之地。
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赋予该区“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的重任。
于家堡有幸成为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载体,迄今为止全球规划面积最大的金融区正在这里加紧建设。这一预计耗资2000亿元人民币的超大项目,总建筑面积95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20个围绕金融主业的地产项目,于2009年开工建设,计划10年基本建成。
“我们这里的高楼每五天左右就能长高一层。”面对一片超大的建设工地,于家堡金融区开发运营主体公司天津新金融投资公司项目部主任孟刚告诉记者,目前,起步区35个项目中已有14个开工建设,包括国际能源集团、洛克菲勒集团、铁狮门集团、英皇集团在内的逾450家企业,在这里完成注册。
“天津滨海新区的创新是以经济发展为依托,将创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和新区金融服务功能结合在一起的。”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徐保满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滨海新区的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品种和服务的多元化上,其最大亮点在金融信托租赁和房地产融资方面,这里更注重引进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服务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
目前已有超过2000家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企业、128家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的企业、中新天津生态城的16家企业实行意愿结汇;中国飞机融资租赁第一单、船舶离岸租赁第一单等均出自天津滨海新区,而逾200家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总量已连续三年位居中国之首。
“实现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目标定位,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政策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大胆先行先试。”天津市长黄兴国在日前召开的该市金融工作会议上表示,将“建立区域性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服务中心、融资租赁产业集聚中心、金融要素市场中心、人民币结算中心;打造标志性金融服务区,建成于家堡金融起步区”作为该市“十二五”期间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的重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