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农村社区“山货王”:经营不一样的农村生活

2012年09月26日 10: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平顶山9月26日电 题:新农村社区“山货王”:经营不一样的农村生活

  作者 张素

  “你闻闻,这就是鹿茸菌”,河南农民石金民从半人高的塑料袋里拈起自家收集的山野菜。在他身后,小袋装的野辣菜、红菇、鹿茸菌等商品摆满了5层货架。“都是咱自己包装的”,老石指着旁边桌上的密封机。桌后放有一把“老板椅”,老石平时就坐在上面,接听客户的订购电话,再把山货配送到各地。

  这里既是石金民在名片上刊印的“张庄社区土特产供应站”,也是他家的侧屋。这位44岁的农民曾经住在距张庄社区半里地远的山上,只有几间平房、2亩坡地,种着传统农作物玉米。夫妻俩每日下田劳作,按照老石的说法,“农村人不干活还能干啥”。

  现在的石金民依然是农村户口,却经营着不一样的农村生活。

  “搬到新房子后,生意翻了两番,”石金民说,“每年山野菜的收入至少有5、6万元人民币”。石金民生活的变化,得益于他所在的河南平顶山舞钢市从2010年开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囊括了4个旧行政区的张庄社区被定位为“生态旅游区”。在把老宅基地流转置换后,石金民成为新村235户里的一员。

  因为选择继续当农民,石金民尚且保有1亩多的田。他参与了这个社区的黄梨规模化种植,却并不打算把梨子的收益算在他的“三年规划”之内。

  “三年规划”写在了挂在石金民家门前的牌子上,上面有户主姓名、经营范围及收入规划。张庄社区一户一牌,是社区帮扶农户从事家庭经营的记录,也用于规避农民离开土地后失去稳定收入的风险。

  石金民家的预计收入数字颇为显眼:2011年8万元、2012年10万元、2013年13万元。“还差一点吧,”老石谈起去年的收入完成情况略有些不好意思,却仍对今年收入“破10万”信心十足。他的主打产品就是山野菜。

  老石说,最初只是将附近村民采摘的槐花等山货收集起来,简易包装后销到村外。如今,却可以凭借便利的交通,收集上百户村民的货物。商品种类扩充到近30种,客户遍布河南境内驻马店、许昌、新乡等地,老石也因此获封“山货王”。

  思路活络的石金民还贷款购置了一台售价高达56万元的挖掘机,再将机器以每小时180元的租金出租。“1亩多地的梨子收入算是送人的,”老石慢条斯理地说。

  不仅收入改善,老石的生活条件也不一样了。“我们是2009年末第一批搬进来的,自己盖的房”,遵循社区“白墙灰瓦”的统一设计,石家拿着补贴盖起了近300平米的二层别墅,“算上装修,一共花了20多万元”。

  就在老石坐在“办公室”里算账的同时,他的媳妇正在小院里洗涤餐具。原来石家的别墅不单用于主人居住,一层的4个空房间被他打造成“农家乐”,每屋按照两张床的标间配置,有热水、电视和空调,定价每晚30元。山水风光、农家饭菜吸引了外来游客,老石说,光旅游收入一年就有2万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看到张庄社区依山傍水的优势后,石金民的邻居纷纷挂出招牌,现今社区内已有56家“农家乐”,村民依托旅游服务业经营着新的农村生活。而类似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建设产业聚集区的新型农村社区在河南省已有近万个,形成了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探索之路。(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