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金桥“地主”的生意经:8000万换回50亿

2012年10月02日 10: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上海10月2日电 题:上海金桥“地主”的生意经:8000万换回50亿

  中新社记者 王佳斌 李佳佳

  有人说他是“地主”,整整10年就守着上海金桥开发区27.38平方公里的“摊子”;有人说他“瞧不起中国人”,依托日臻成熟的碧云国际社区,他招徕1500多户欧美跨国集团高管家庭入住……面对外界种种非议,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沈荣一笑置之,“我不介意人家叫我‘地主’、‘房东’,发展总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手上掌管约100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研发办公楼,约60万平方米的别墅、公寓、商铺和公共配套等租赁物业,沈荣真的没辜负“地主”之名。不过金桥诸多物业“只租不售”的模式却也颇为新鲜,是金桥“不差钱”,还是为了“腾笼换鸟”的有意为之?算起经济账来,沈荣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金桥开发区活脱脱就是上海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

  1990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金桥出口加工区,它与陆家嘴、外高桥、张江并列为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四大经典“标志”。而后近20年的发展,直至2008年、2009年,金桥开始遇上麻烦。那时亚洲金融风暴肆虐,几乎一夜之间,50多家跨国制造企业搬离,这让当时的上海官员很头痛,可沈荣却似乎一点儿不担心:“关键是你有没有招,有没有底气应对”。

  彼时的上海,产业重心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倾斜。之前,制造企业来上海,往往只有“形”没有“魂”,一有风吹草动,“形”就先跑了。

  美国惠而浦就是当时“退场者”之一,当其总裁为“临阵脱逃”抱歉时,沈荣不但予以支持,更奉上了一笔不错的买卖:“你退出的厂房我愿意按照市场价收购,但只有一个要求,你把采购中心、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留在这里。”

  他给中新社记者算过一笔账:惠而浦退出的35000平方米厂房,若以每平方米3500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只消稍作整修,即可被中国移动和腾讯转作数据中心之用,以现下每天每平方米3元租金,一年下来就是1095元,每平方的投资回报率30%以上,“哪里有这样好的生意?”

  “腾笼换鸟”增加了地方财政,盘活了产业链,过去月薪3000元以下的流水线工人,变成月薪5000元以上的技术白领,这一进一出,个人所得税上涨了,就业结构改善了,“这不是一举两得、三得,这是一举多得”?

  金桥从当初的形态开发转为功能开发,直至现在“优二进三”的市场化定位,“三步走”的每一步都踏准了上海经济发展的脉动,与这座城市的思维不谋而合。

  金桥碧云国际社区内共有320幢别墅、700套公寓,每年每套最高100万元人民币的租金,却始终供不应求。有人戏称“这里的每一套房子就是一个企业”,而沈荣有自己的“筑巢说”:“你盖了鸟窝,鸟飞了进来;你盖了凤凰窝,自然是凤凰飞进来。”

  如今在这里,来自31个国家的1500户洋居民比邻而居,说它是上海的“小联合国”一点也不为过。作为上海综合配套最完备的首席国际社区,商铺、国际学校、医院和公共配套物业等一应俱全,就连教堂都不偏不倚,刚好两座。

  说起教堂,沈荣跟记者谈到的另一笔生意,绝对堪比商学院案例教程。

  当初,他1美元就把地划作修建教堂之用,“人家说我有病,那么好的地方给了出去,如果卖地,收入远远不止”。可是,现在看来只赚不赔。“卖地,两个教堂加起来不到8000万元,可有了教堂,环境得到提升,租住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每年物业租金收入5亿元,每年的5亿和一次性的8000万比,哪个是小钱?”他进一步计算:“更何况,10年就是50亿元,用8000万换50亿,再换开发区2300亿元的产值、3500亿元的销售额,账是不是该这么算?”

  如今行走于金桥,绿树荫荫、花草环抱、小溪缓缓流过、欧式长廊贯穿其间,纯正的巴西烤肉餐厅每到饭点都会香飘四溢,砖红色的墙体、落地的玻璃门,灯光从屋内透出,热情的洋小伙用独特的中文询问要喝哪种酒……夜色,瞬间温柔起来。

  中新社记者问过这里的上海协和国际学校校长毕格睿:“为什么爱上海?”他答:“不用说很多,只要三件就足够了。”

  “我会告诉他们,我在上海居住的公寓比我在美国南加州的房子大得多;我所在的浦东碧云社区和南加州一个漂亮的小镇没有差别;而我只要往外走2个街区就有星巴克。与我6年前第一次来,变了许多。”

  三件事,既无关人情文化,也与薪资报酬沾不上边,可字里行间满是一个“老外”对上海最直白的观感、最生动的刻画。

  “老外”眼中,金桥变了,上海这座城也变了。这样的变化正是沈荣想要的:“变化才有活力,创新才会长久”。(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