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纪行:安谧祥和的下木拉
中新社理塘11月26日电 题:安谧祥和的下木拉
中新社记者 邹辉 殷樱 刘忠俊
离开高城理塘,越过广袤的草原,植被越来越丰富,气候越来越温和,和理塘县城的气候判若两地。经过近3个小时的车程,中新社记者行进至下木拉乡。
下木拉乡位于四川甘孜州理塘县,离县城83公里,海拔3650米。初冬的阳光散落在下木拉乡,纵横交错的阡陌,高高的围栏上晾着村民刚刚清洗过的衣物,围墙上码放着整齐的干青冈柴。
在村头,村民曲批正专心地等待短信里说要到这里收货的商人。据了解,曲批在村子里收购药材,并把村子里的货物聚集起来后就联系外面的买家。他说:“我已经垫资3万多元了,如果卖个好价钱自己也能够赚一点。”
曲批表示,手机让他掌握外面的信息,并把生意做活了。“小时候我不晓得电话、汽车,不清楚哪里有商品交易,只知道靠地里的农产品过日子,日子过得总是紧巴巴的。”曲批把弄着手机说,“多亏了这些现代工具,多谢这条路,让我们这个偏僻的地方,一样和外面的世界同步。”
一旁62岁的格绒扎西老人指着公路和汽车也感叹起这些年来的变化。“这条路,不仅是一条致富路,还是民心路。有了它,我们这些老年人有个病痛都可以及时到县上或者更好的医院治疗。”
老人回忆起童年,那时候,村子只有羊肠小道,而且在山那边,许多人因病不能及时救治而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告别曲批和老人们,记者来到了下木拉的明珠寺佛学院。27岁的扎巴穿着棕红色藏传佛教袈裟,领着我们在佛学院里转悠,并邀请我们去他的房间坐坐。
扎巴的寝室是四人间,整洁的床铺上面都有一格书架,书架上摆满了藏传佛教经书。扎巴的床铺在最里面,并单独用门帘隔开。拉开门帘,墙壁上贴着许多旅游照片,角落处还放着一个脚架。
“我喜欢摄影,这些照片是我在云南拍的。”扎巴说,进寺后早晚都要念经学习,课业繁重,但他并未因此放弃自己的摄影爱好。“我现在已完全适应了佛学院的生活,这里学习条件很好,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快乐。”
离明珠佛学院不远处,是四郎曲批家还未建好的房屋。两层的房子已建好一层,并用12根粗壮的柱子支撑着。此时的四郎曲批正汗流浃背地弯着腰锯木头,“这房子修了快一个月了,大概要花十几万吧。”四郎曲批说,修好了还要按照藏式风格装修,并买齐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电。
四郎曲批一家6口人,3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在外地读书。“现在生活好了,可要好好抓孩子的教育。”四郎曲批说,“9+3免费中职教育”的政策惠及了藏民家庭,也让他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
“我们牧民以前不重视教育,那是因为观念没有转变,总以为读书没用,可是到了用的时候却发现为时已晚。所以,我们这一代的遗憾要让下一代得到弥补。”四郎曲批感慨道。
在乡政府围墙外有家小卖部生意红火。店主叫文登详,是一名从雅安上里古镇来下木拉做木工的木匠师傅。
“20年前,我从雅安来到这里给农民家里做活,准备挣够了钱就回家修一幢小别墅。”文登详说,可这里的村民没有把自己当成外人,还把家里好吃的东西、干净的床铺让给自己。后来,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拥忠,组建了家庭,并在此安营扎寨。
在妻子拥忠的引见下,她家客厅里还有一群客人,他们都是文登详的老乡,在这里干活,收工后就聚在一起拉拉家常。其中有些人与文登详一样,与当地的藏民组建了家庭。
文登详话不多,只是默默地在小卖部的柜台上张罗着生意。他告诉记者:“我喜欢这里的人以及山山水水,这里的风土人情,20多年的感情已经让我融进了藏区。这里安谧、祥和,在下木拉我们都是一家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