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西北新生代农民务工者的新选择
中新社兰州2月22日电 题:西北新生代农民务工者的新选择
作者 闫雅琪
打工6年,攒下的钱“还不够取媳妇”,生活也没有稳定感,24岁的甘肃定西人穆满海今年春节决定不回东部省份找工作,而是首选“西北地区的大城市”。
穆满海18岁时就跟着父辈到江苏务工,“吃住都在工厂,每天从早干到晚,离市区远,我感受不到城市生活。”在江苏、广东、福建三省先后换过十余份工作后,他觉得“都是在‘卖力气’,不是长久之计”。
和穆满海一样的“80后”、“90后”中国新生代农民务工者约有1亿人。穆满海只有中专学历,但在定西也算是个“读书人”,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没吃过苦。“我向往城市生活,但不想不断打零工、做又脏又累的活,我想过得好一点。”他说。
生活成本高、买不起房、缺乏归属感等因素,让新生代农民务工者对中国东部发达城市“望而却步”,他们越来越倾向在离家乡近的大城市扎根,建起一个新家。
这种趋势也得到官方数据的印证。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2年就业增长主要出现在中西部地区。1至8月,东部的11个省市新增就业人数增幅比2011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中部和西部增幅高于2011年同期,其中西部新增就业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4%。
随着西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给新生代农民务工者的就业平台也越来越具有诱惑力。宁夏一家餐饮连锁店人力资源部经理陈可嘉告诉记者,这些孩子们讲公平、享受生活、喜欢玩乐,对未来更有规划。“我们公司通过‘家文化’让员工有归属感,在‘利’的基础上,让他们有成长空间,制定合理的晋升机制,圆他们的‘城市梦’。”
全国总工会一项调查显示,相比第一代传统农民务工者,新生代农民务工者自身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他们外出就业动机从“改善生活”向“追求梦想”转变;对职业的发展由亦工亦农向非农就业转变;对务工城市的心态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转变;对外出生活的追求,从忽略向期盼更好地满足精神、情感生活需求转变。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怀说,新生代农民务工者的这些需求,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中难以满足。反之,在本地就业,一方面能增强新生代农民务工者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同样能实现他们所期望的劳动价值。
李怀建议,为了让他们在城市“站稳脚跟”,亟须建立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务工者工资支付保障机制,预防和解决工资拖欠问题,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同时,积极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并不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此外,还要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