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马桩系住民俗瑰宝 “老腔”吼出关中精气神
中新网西安4月6日电(王珊珊) 在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隐藏着一座数不清朝代的院落。这里包罗了上至周秦、下至明清的建筑,各种精美的雕刻散落在院中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是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穿越几千年的民间珍宝在这里大集合。
日前,第七届网络媒体陕西行采访团走进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感受民间瑰宝的魅力。
雨中的关中民俗博物院清幽静谧,每一座院落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如果没有讲解,也许会有人把这里当作仿古的影视基地,但触手可及的一栋栋门楼、一扇扇窗栅都是历代存留下来的真实建筑。
而散落在院中的8600多根精美的拴马桩,更是别处无法寻觅的壮观。这些拴马桩已经不再有曾经“停车位”的使用功能,桩头上的石刻胡人、猕猴、狮子等等,就是一尊尊记录历史的精美雕刻。博物院甬道两旁的石狮拴马桩阵,一点也不输卢沟桥狮子的千姿百媚。
人们很难想象,在30几年前的关中农村,这些拴马桩曾被村民当作无用之物,搭灶台、垒厕所,关中民俗博物院的创立人发现了它们,在“不识货”的村民和“识货”的文物贩子中抢修他们。而那些壮观的建筑原本散落在陕西农村的各个角落,由于年久失修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关中民俗博物院不惜重金,把它们整体搬迁进行保护。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关中民俗博物院已收集、抢救保护周、秦、汉、唐以来历代的石雕、木雕、砖雕、关中古民居及人民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和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套),征集保护了四十院近千间明、清民居,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博物院的一个古戏台上,每天都会有比著名的秦腔历史更悠久的“老腔”演出。看过电影《白鹿原》的人都会对戏中那声嘶力竭、古朴豪迈的曲调吸引。源自皮影戏的老腔瞬间的爆发力让台边的媒体记者们忍不住叫好,深深地被民俗艺术的感染力所震撼。(完)
专题:全国网络媒体陕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