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中原梦”:谋跨越求崛起 建小康富人民
在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习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道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点燃了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无限激情,“谋跨越求崛起,建小康富人民,兴河南强中原,是中国梦在河南的具体目标,是一亿河南人民的中原梦”,要求“凝聚起全省一亿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磅礴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原梦而努力奋斗”。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原梦”的丰富内涵,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谋跨越求崛起,建小康富人民,兴河南强中原”的中原梦,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立意高远,催人奋进。“谋跨越求崛起”,就是依据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欠发达的阶段性特征,发挥后发优势,促进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宏伟目标;“建小康富人民”,就是立足河南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一步一个脚印奔小康,同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一亿人民过上富裕安康的美好生活;“兴河南强中原”,就是着眼河南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关键时期的实际情况,振兴河南各项事业,加快中原崛起进程,构筑起更好服务全国大局的“中原板块”。
“中原梦”,集中反映了地处我国战略腹地的中原地区发展的历史走向和客观规律
“中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大体说来,其地域是以古豫州为起点,以河洛地区为中心,地理范围不断扩大,遍及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原”的核心区域在河南。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北宋都城开封“八荒争辏、万国咸通”,人口逾百万,是当时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造福人类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全部源自河南。南宋以后,由于大规模战争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河南逐渐退出了我国历史舞台的中心。特别是近代以来,“水旱蝗汤”四大灾害肆虐中原地区,严重破坏了河南的生产力,造成民不聊生、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河南人均生产总值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六成,工业总产值仅为全国总量的1.6%。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河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已成为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大省,经济总量多年稳居中西部第一位。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国家区域布局逐步优化,对中西部地区发展支持的力度加大,要求更高。特别是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培育和形成内陆增长极,地处我国战略腹地的中原地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崛起良机。中原经济区从提出到上升为国家战略,只有一年左右时间,表明了这个区域的特殊地位和国家的特别期许;在20多个省份先后提出临空经济区规划与设想的激烈竞争中,国务院唯独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更凸显了中原地区的优势、潜力与前景;而《中原经济区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先后获批,不仅表明中原地区将获得国家财税、国土、人力资源开发等一系列支持和优惠政策,同时也意味着“兴河南强中原”的作用和意义已超出了区域范围,成为关乎民族复兴伟业的国家意志和国家方略。足见,“中原梦”的提出,顺乎大势,合乎规律,是更富时代精神和时代气息的中原崛起壮美图景的新表述。
“中原梦”,充分体现了全国发展大局对河南的新要求和“中国梦”在河南的具体目标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无论从地理位置、人口规模,还是从社会结构、历史地位上看,无论是就面临的发展任务来说,还是就需要破解的发展难题而言,河南都是中国所有省份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一个省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谋跨越求崛起,建小康富人民,兴河南强中原”的中原梦,体现了全国发展大局对河南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等具体目标。这对河南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经过这些年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河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但河南发展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12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3.2%,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7%,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2个百分点。更关键的是,河南人口占全国的1/13,而且按照新的贫困线标准,河南贫困人口约占全省的1/10,国家级贫困县接近全省的1/3,贫困村占全省的1/5强。可见,到2020年河南要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挑战前所未有、时间尤为紧迫、任务艰巨繁重。
还要看到,中原梦是中国梦在河南的具体目标。中国梦的实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步。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河南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在国家已批准建立的各类经济区、综改区、实验区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功能最全,任务最重。无论是形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还是构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发挥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点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作用,以及建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都是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事关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重大问题。所以,河南上下要像郭庚茂书记指出的那样,“胸怀全局、瞻望大势、看清方向、把握机遇”。要突出主题主线,研究破解重大课题,完善提升思路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要抓紧发展第一要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发展,一切举措都要着眼发展,一切行动都要服务发展,一切力量都要推动发展。要脚踏实地,从当前该做并且能做的事情做起,在走好每一步、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为下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中原梦”,准确表达了一亿河南人民创造幸福美好未来的坚强意志和共同心声
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河南这个曾经的富庶繁华之地被打上“古、土、苦”的烙印,成为贫穷、落后、愚昧的象征。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和面貌,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河南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上世纪90年代初,河南开始了中原崛起的初步探索,明确了“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的方针,确立了“一高一低”的目标,作出了“围绕农字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的决策,提出了建设中原城市群的思路。90年代后期,河南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教兴豫、开放带动三大战略。进入新世纪,河南开始系统布局中原崛起战略任务,明确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提出并实施了开放带动主战略,推动以郑东新区为核心的大郑州建设。之后,又提出了实现“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的历史任务。近几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规划建设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努力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提出并推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对外开放上升为“基本省策”,着力打造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战略、发展目标越来越清晰,发展思路、发展措施越来越明确。特别是我们把实现即期增长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化解当前矛盾与夯实未来发展基础结合起来,把解决实际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办成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事,办妥了一批事关全局的难事,办好了一批利民惠民的实事,为河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实现中原梦,积累了经验,搭建了平台,凝聚了力量,蓄积了后劲。
可以说,以“谋跨越求崛起,建小康富人民,兴河南强中原”为内涵的中原梦,恰如其分地记述和概括了河南人民创造幸福美好未来的奋斗历程,也十分准确地表达了河南人民不畏艰险面向未来的坚强意志和共同心声。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实现“中原梦”,必须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克服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要认识到,尽管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引发我国经济进入实质转型期和个位数增长阶段,需求减少导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资源环境约束会进一步加剧。还要看到,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省,河南各级党委和政府肩负着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改善民生等多重任务,既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努力缩小人均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又要真正转变发展立足点,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们不能彷徨,我们不能懈怠,我们也不容有失,必须以大无畏的气概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敢于担当,积极应对,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以昂扬向上的锐气应对挑战,以锲而不舍的韧劲破解难题,以无比坚定的信心推动发展。在为实现中原梦的不断奋斗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进而赢得河南无限美好的未来。(喻新安)
(作者:省社科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