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籍复旦学子被毒死追踪:生前最想治好妈妈(图)(2)
投的是什么毒?
初步确定为 N-二甲基亚硝胺,可致肝损伤
根据复旦官方微博,在黄洋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医药类网站丁香园的微博上表示,根据受害人的临床表现,投毒物似乎是四氧嘧啶。
昨晚最新消息:导致复旦研究生黄洋中毒的物质初步确定为N-二甲基亚硝胺。该物质毒性强,常用于医药及食品分析研究,可在实验动物中人为制造肝损伤的模型。较小剂量的长期暴露也可能增加肝癌风险。普通医院并无库存,一般由课题组购买。
针对毒药可能是学校实验室里试剂的说法,一名学生表示不大可信:学校实验室对有毒害可能性的试剂都有严格规定,使用前必须登记,“也许毒药是犯罪嫌疑人自己购买的吧?”
为什么要投毒?
嫉妒?不和?开玩笑?
黄洋不久前刚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林某为何要向黄洋投毒?目前网上流传两种说法,一是“玩笑说”,称投毒缘起“开玩笑”。一是“嫉妒说”,称黄洋在耳鼻喉科博士录取考试中取得第一名,林某可能出于嫉妒而投毒。但也有媒体报道,复旦医学院有学生表示,这两名学生在两家医院不同科室研究不同方向,不存在竞争。被害同学成绩好,疑似投毒室友亦成绩优秀。
网上有人说黄洋是因为与他人产生感情纠纷,有人说是与室友关系不睦……对这些,黄洋父亲认为都不太可能,“儿子没有女朋友,在同学中是被竖大拇指的对象,他的博士资格是考出来的。”黄洋父亲曾和嫌疑人共处一晚
黄父表示,4月3日得知儿子患病的消息,他从重庆飞到上海,临时没有住处,还曾经在儿子的寝室里住了一晚,并和儿子同寝室的两位同学见过面,见过投毒嫌疑人,未发现异常。第二天,他才在中山医院附近临时找房住下。 据《东方早报》
追忆黄洋
寒门学子 成绩优异性格开朗
爸爸姓黄,妈妈姓杨,奶奶根据父母的姓氏,为他取了黄洋这个名字,希望他心胸和志向像海洋一样辽阔远大。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走进黄洋老家,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黄洋。
“治好妈妈是他一直的想法”
2004年,黄洋在高考中考出600分(满分750),但想读北大金融的他选择了复读。次年,他考出690分的高分,填报志愿时,黄洋选择了复旦。先就读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之后转专业到临床医学。由于母亲体弱多病,家中因医疗费欠下了一大笔钱,他决定自己养活自己。随后,拿着四川省总工会赞助的机票,与家乡企业资助的8000元钱,黄洋独自前往上海报到。 同年,在学校申请了3万助学贷款后,他再没向家里要一分钱,实现了“要自己养活自己,而且还要把学业完成好。”的誓言。
网上盛传“黄洋为病重母亲放弃到北大而学医”,黄洋的大姑妈黄资蓉并不同意。“当时北大老师告诉他,要上北大可能有点悬,才没有填报他最爱的北大经济系,而是改成了复旦大学。”黄资蓉说,“后来成绩出来后,知道自己其实能上北大,他还伤心了很久。”
黄洋的大姑父杨开祥说,“他妈妈动过胆结石手术,后来发生粘连,他上大学那年,又到重庆做了肝管结石手术,长期卧床,治好妈妈是他一直的想法。”
“他是个很好的人,为人和善”
1985年,黄洋出生在荣县,妈妈在当地供销社工作,爸爸在简阳一家机关上班。为了小黄洋,父亲黄国强放弃了铁饭碗,来到荣县盐厂打工。一家三口虽然日子拮据,但也过得去。在黄洋上高中那年,父母双双下岗了,母亲杨国华由于身患疾病,不能劳动,全靠父亲四处打零工贴补家用。“他父亲50多岁的人,还要蹬三轮,帮人拉米拉面。”大姑妈黄资蓉说,“后来学校照顾,让黄洋父亲在学生公寓搞管理,一个月有几百工资,母亲一个月可以领1000左右的社保,但是吃药的钱都不够。91岁的奶奶又患了老年痴呆。”
“他的学费都是企业赞助,加上勤工俭学和奖学金得来。他妈妈的手机也是他给买的。”黄洋的同学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得最多的词莫过于“他是个很好的人,为人和善。”
“他成绩好,曾经在500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考进了荣县中学的火箭班。”黄洋的初中班主任,荣县中学政治教师刘应华说,“性格也很开朗、和同学关系都比较好。小学和初中都是班长,高中的时候还担任班里的团支书。”
荣县中学2005级19班的QQ群里,一位同学这样评价黄洋:“他一直都是特别好的一个人,从来没见过他和哪个同学发生争执,平时都是说说笑笑的。”(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陆阳阳 李庆宦小淮实习记者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