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艾滋病患者四分之三是男性
每个艾滋患者都属于这个社会不可抛弃的一部分,相比于对病毒的抵抗来说,用公共关怀和人格尊重,给予他们特殊救济和照
顾,用守望相助的慈善之光,照亮他
们的前行之路,才能让他们在感
激与自信中,以积极的姿态
去面对新的挑战,共同
抵御病毒的侵袭和伤害。
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南充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南充共有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2500人,其中四分之三为男性,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南充现状2500例艾滋患者 四分之三是男性
艾滋病,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据四川省疾控中心统计,截至2014年10月,四川累计报告艾滋病存活感染者和病人6万余例。今年1至10月新检出发现1万多例,以性传播感染途径为主,占到80%。在新报告的1万多例艾滋病感染者中,20岁—49岁的年龄段仍然是主要感染人群,约占60%;与此同时,艾滋病分别有低龄化和高龄化发展的趋势;20岁以下年龄段和50岁以上年龄段所占比例均超过20%。
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南充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南充共查出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共2500人,其中男女比例约为3:1,其中年纪最大的艾滋病人达84岁高龄,最小的从出生就已因母体遗传感染了病毒。“在南充,50岁以上的男性艾滋感染者与艾滋病人逐年增多,其所占比例已超过20%,出入色情场所,进行不安全性行为是主要原因。另外,青年学生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男性同性恋是主要群体。”南充市疾控中心性艾所所长张芹介绍。
感染途径性交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南充市疾控中心性艾所所长张芹介绍说,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也容易感染艾滋病。约1/3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目前已有很好的药物和方法能够有效地阻断艾滋病经孕妇传染给婴儿。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在孕前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怀疑或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也应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接受医学指导和阻断治疗。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握手、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和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坐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
高危人群男性同性恋是第一高危人群
有统计显示,男性同性恋者,包括双重性生活者占全部艾滋病病人的70%,是第一大危险人群,但要注意的是男性同性恋并不等于艾滋病患者。
吸毒是第二大艾滋病危险人群,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吸毒过程中反复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而其中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具无疑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和传播,滥用成瘾性药物和毒品是艾滋病多发和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预防措施
安全性生活很重要
“近年因吸毒等原因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群逐渐减少,南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95%都是不安全性行为导致。”张芹提醒,安全性行为对预防艾滋意义重大,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虽不是100%,但远比不使用要安全得多。
此外,预防艾滋还应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怀孕妇女采取孕期和产时服用抗病毒药物、住院分娩减少损伤性危险操作等措施,可大大减少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机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应对所生婴儿实行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并在婴儿第12个和第18个月进行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艾滋病危险性大,尽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自2004年我国全面实施“免费接受艾滋病咨询和初筛检测、免费获得抗病毒药物、免费母婴阻断、免费义务教育,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以来,10年间,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从2005年的25%上升到2013年的87%,同期病死率从17.9%下降到6.6%,但截至今年10月,报告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达49.7万例。声 音
消解歧视才能让艾滋之路不孤独
近年来,许多公益组织都在呼吁社会对这个群体给予更多关注和关爱,然而在生活中,困扰艾滋病患者的各种社会歧视尤其是制度歧视依然存在。
调查显示,发生歧视、羞辱艾滋病患者最严重的场所就是医疗机构,因为只有医疗场所工作人员最有可能获知患者信息。
叶祝颐(湖北教师):医护人员都歧视艾滋患者,其他人又如何关爱艾滋患者?由于害怕歧视,感染艾滋病毒的高危人群不愿做检测,有的艾滋感染者即便做过检测,知晓了病情,为了回避世俗的眼光也可能选择隐身于社会,保持原有生活状态……为了维护艾滋患者的权利,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职能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来。既要制定严密的防范预案,也要继续加强对防艾知识的宣传,消除公众的偏见与恐慌心理。
Hope(四川志愿者):做为一名艾滋病志愿者,我们了解到,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就医歧视”普遍存在,不要说有一定难度的手术了,就连最普通的阑尾炎、外伤清创缝合、骨折复位这样的小手术,都经常遭遇医护工作者的软拒绝。虽然我国有《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对艾滋病感染者合法就医权有明确保障,但如何把法律、法规、政策都落到实处,使艾滋病感染者享有平等医疗服务,这需要社会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可能使相关法律条款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每年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防治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艾滋病防控体系已运作多年,国家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然而艾滋病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
相比于艾滋病毒而言,艾滋病感染者面临从业就医多重歧视,这,才是时下最 需要解决的防艾难题。对处于歧视环境中的艾滋患者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除了隐忍、躲避和与世隔绝之外,极少人还会充满悲观、绝望、怨恨与仇视,甚至报复社会。大家应当意识到,每个艾滋患者都属于这个社会不可抛弃的一部分,相比于对病毒的抵抗来说,用公共关怀和人格尊重,给予他们特殊救济和照顾,用守望相助的慈善之光,照亮他们的前行之路,才能让他们在感激与自信中,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新的挑战,共同抵御病毒的侵袭和伤害。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