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衢州唱响“绿色致富经” 生态循环农业谋新篇

2016年01月28日 14: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杭州1月28日电(记者 江耘 李佳赟)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当生态循环农业敲开了山里的寂静,浙江衢州的田野阡陌便成了“绿色招牌”,原本沉睡的绿色资源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下,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生态竞争力。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在经济新常态下,衢州正积极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融入到农业实践中,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保护的“双赢”。

  在2016浙江两会期间,衢州的生态循环农业“样本”成了浙江省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在“点赞”之余,浙江人大代表们建言,要加快推进衢州创新型农业模式,从科技、人才、政策、资金等方面对衢州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提供“温床”,加速吹响衢州生态农业、景观农业、园区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循环农业的“集结号”。

  布局发展蓝图 盘活沉睡生态资源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的衢州,耕地保有量228万亩,占浙江全省比重仅7.6%,且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后备资源不足,寻求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而且这两年,随着农村的大部分青壮年人力向大城市转移,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日益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痛点”,“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衢州市农科院院长汪惠芳认为,如今,在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的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农业发展正在面临巨变,农业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将是大势所趋。

  为了让青山绿水流淌成当当作响的“聚宝盆”,衢州下定决心在“螺蛳壳”里也要做出“大道场”。

  近年来,衢州市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绿水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要求,以创建浙江省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为契机,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循环农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在2016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扩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支持衢州、丽水全域建设生态功能区,创新山海协作机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全面参与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建设,成为国家东部生态屏障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无疑是衢州最亮眼的一抹“底色”;农业,已然是衢州经济的一张“王牌”。

  从“一村一品”、家庭农场,到有机农产品培育认证,再到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衢州源源不断地将科技创新、生态循环的理念导入农业生产全过程,持续发力,精准发力,最终成为农业部确定的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市。衢州,在实践中描摹出了绿色循环经济的新长卷。

  探索生态样本 活用“绿色致富经”

  面对农业转型新趋势,衢州江山大陈村巧用绿色循环农业“盘活”农村资源。浙江省人大代表、江山市大陈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表示,如今,不少青壮力外出打工,村子里闲置农地增多。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业良性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陈村通过土地确权与流转,打造精品高效农业园区,多样化、规模化布局农业发展。

  在汪衍君看来,通过土地流转和进一步招商引资,从前“一亩三分地”的点状农业正在向规模化的农业园区模式迈进。“我们村还将农业园与乡村特色旅游相结合,并融入乡俗故事、村歌音乐剧等文化基因,使传统农业经济转型为绿色循环经济,形成丰富的产业链。”汪衍君说。

  如今,每到周末,不少城里人便搭着动车、开着私家车按图索骥赶往这片“世外桃源”,享受喧嚣之外的“好空气”,并于果园田地中拾得自然之趣。汪衍君认为,生态循环农业不仅可以使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同时也可加速农村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在绿色经济中释放发展红利。

  近年来,衢州启动建设农旅结合精品线路、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农业主题博览园、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示范点,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015年上半年,衢州市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收入突破4.8亿元,江山市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衢州“美丽经济”迅速蹿红。

  而在衢州绘制的“生态循环农业”神奇画卷中,曾因污染问题而备受冷遇的畜牧业也在衢州人的手里,变成了取之不尽的财富。善于活用资源的衢州人尝试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别样的生态农业循环之路。

  浙江省人大代表、龙游县詹家镇前游村党支部书记江成忠介绍道,村里的不少园区都使用由猪排泄物制成的有机肥,让猪粪“变废为宝”的同时,也让农产品更绿色低成本。江成忠表示,区别于传统农业模式,村子里还通过土地流转机制,将闲置土地对外承包出去,同时鼓励农民转产转业。

  “盘活了沉睡土地资源后,集约化的农地上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种植,使农业经济更有竞争力。如今,村民建起了漂亮的小楼房,村美户富,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双赢’。”江成忠说。

  为了让循环农业发展“底气更足”,衢州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为其“保驾护航”。根据衢州编制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2014-2023),市每年专项安排1500万元,市、县每年统筹整合不少于1亿元,用于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市级重点扶持畜禽排泄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绿色有机产品培育、生态循环全产业链建设等领域与环节。

  如今,在衢州生态循环农业的风景线上,一个个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正逐渐“串珠成线”,形成了全市域循环发展格局,在经济发展的长河中荡漾开绿色涟漪。

  造就全域格局 练就可持续竞争力

  近年来,衢州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家庭农场和有机农产品,探索了“开启模式”、“集美模式”等做法,舍弃蒙尘GDP,在浙江省乃至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但生态循环农业给衢州带来的变化,不止于生产方式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制度化的保障渐入人心。

  为进一步彰显衢州生态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一系列完善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循环农业的经验和做法,浙江省人大代表、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居亚平建言,希望衢州市整建制推进生态循环农业能得到政策、资金、法规等倾斜,进一步激发农业强劲活力。

  居亚平表示,希望能完善生态循环农业的法规政策,加快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地方立法,充分利用法律制度的约束,建立农业生态环境动态评价和补偿制度,健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利益约束机制,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此外,居亚平还建议在科技支撑上对生态循环农业给予倾斜,大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协作,开展制约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的技术攻关,力争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态农业技术、立体复合的农作制度、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相关产业连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上有所突破,为生态循环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我希望各方社会力量也能参与生态循环农业开发和建设,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主体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居亚平说。

  衢州市委书记陈新曾表示,生态是加快衢州转型升级的最大资本和潜力所在。“十二五”初期,针对衢州市产业结构偏重、工业经济总量六成来自重化工的现状,通过绿色发展倒逼转型升级。在“十三五”开局之际,衢州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继续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路,谱写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新篇章。

  在衢州阡陌交错的土地上,生态循环的“基因”正逐渐下沉到松软的土地里。以创新型农业模式为抓手,探索全区域、全产业链生态循环发展的“样本”,衢州正向着绿色高效循环农业纵深行进。(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