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陈爱峰:“一叶扁舟”交河故城何以在千年岁月中“摆渡”东西文化?

分享到:

东西问|陈爱峰:“一叶扁舟”交河故城何以在千年岁月中“摆渡”东西文化?

2022年08月19日 19:54 来源:雷竟技平台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社乌鲁木齐8月19日电 题:“一叶扁舟”交河故城何以在千年岁月中“摆渡”东西文化?

  ——专访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爱峰

  作者 马晓东 苟继鹏

  交河故城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遗址,也是中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于此。这里曾是西域的文化中心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多种文化在此交流互鉴并留下深刻印记。

  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陈爱峰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形似“一叶扁舟”的交河故城曾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名城,活跃上千年之久,“摆渡”着众多丝绸之路上的商贾和文化东来西往。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交河故城遗址有哪些重要考古发掘成果?这些成果昭示着怎样的文化交流?

  陈爱峰:交河故城遗址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西郊约10公里的雅尔乃孜沟谷台地上,总面积37.6公顷,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四周崖壁陡峭,最高达30米。耸立于高台之上的交河故城,两头窄中间宽,形如柳叶,又似扁舟。《汉书·西域传》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汉唐时期,交河故城为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重镇,唐还将主管西域的军府建置安西都护府设在这里。

交河故城。受访者供图
交河故城。受访者供图

  20世纪20年代,中瑞联合西北科学考察团的黄文弼等考古学家来新疆进行考古调查,掀开了吐鲁番考古事业的新篇章。对交河故城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工作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1993年至1994年,中国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吐鲁番交河沟西墓地合作发掘了45座墓葬;第二次是1995年至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国家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加固交河故城遗址之前,对地下寺院等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和加固维修;第三次是2005年3月,吐鲁番文物局又对安乐古城南面的木纳尔墓地墓葬以及交河故城沟西墓地康氏家族茔院的36座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

  其中一项考古发现,交河故城沟北墓地出土的遗物和习俗显然保留着中原文化影响的印记,有些具有浓厚的鄂尔多斯风格的遗物表现了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出土遗物中的绢、漆器、仿海贝和五铢钱、刻流云纹的木盒、饰凸状花瓣纹陶釜和银牛饰等也都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金饰牌、金鹿、铜兽头饰和铁鹤嘴锄等具有浓郁的北方草原鄂尔多斯文化的风格。此外,交河故城还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这些都为研究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珍贵资料。

  中新社记者:交河故城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遗址,其在建筑技艺和城市布局中,如何体现中西合璧?

  陈爱峰:交河故城起初是一个由吐鲁番地区早期居民利用河心洲为载体,掏挖而成的城市雏形,后来陆续迁入的各族民众在此基础上采用夯筑、砌筑等方法,修建成了具有6世纪以前中亚城市特征与中原城市特征相融合、保留佛教建筑特色最多的生土建筑城市。

交河故城建筑遗址。受访者供图
交河故城建筑遗址。受访者供图

  其一方面吸收了中原地区以政府行政机构为核心的对称结构。故城的西边和南边部分,是以官署区为核心而进行城市构建的。城市布局的诸多特点都能在北魏都城洛阳、唐代长安城等的形制布局发展轨迹中找到相应依据。

  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建筑中以宗教机构(主要是佛教的寺院)为核心的建筑特色。在交河故城内,至今还能看到其东边和靠北的一部分是以佛教寺院为中心而形成的对称型建筑。

  中新社记者:2014年,交河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千年岁月中,“一叶扁舟”交河故城是如何“摆渡”东西文化的?

  陈爱峰:交河故城位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货物四至,客商云集。伴随着贸易往来,多种文化也曾于此交流互鉴。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交河故城曾是吐鲁番地区的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历史名城,是历史上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由车师、汉、回鹘等诸多民族共同开发建设,是民族交融的典范。

  公元前60年,西汉统一西域,交河故城归西域都护府管辖,后来相继成为高昌等多个地方政权下辖的郡县。公元640年,唐在交河故城设安西都护府,其西接焉耆、南通鄯善、北接北庭,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唐管理西域的行政、军事、交通、宗教中心。今天的交河故城依然能看到明确的建筑功能,包括居住、衙署、仓储、寺院和墓葬。交河故城遗址中出土的汉五铢、汉星云纹铜镜、汉文书等,为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珍贵资料,对研究世界文明史具有重要意义。

交河故城。受访者供图
交河故城。受访者供图

  彼时的交河故城还是一个宗教文化圣地,在其遗址上至今还保存有50余座佛教寺庙。穿行其间,人们仍然可以想象千年前众多朝圣者、僧侣为该城的繁荣发挥他们的作用。历史上,这一地区还盛行过源自古波斯的祆教及摩尼教、源起于今日叙利亚的景教、中国的道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

  中新社记者:交河故城缘何破格二次“申遗”?其保护现状如何?

  陈爱峰:1961年,交河故城被列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100多位中外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曾联合开展历时8年的保护修缮研究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未果。

2011年7月,游客游览交河故城。<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刘健 摄
2011年7月,游客游览交河故城。中新社发 刘健 摄

  按照世界遗产公约,一处历史遗址只有一次申报机会。考虑到交河故城的特殊文化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破格给予其“留评”资格,待改善后再重新审查。2014年6月,交河故城成功入列《世界遗产名录》。

  交河故城之所以能破格二次“申遗”,并成功入选,一方面是因为吐鲁番作为丝绸之路沿线上多元文化汇集发展的璀璨明珠,在世界文明史的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自身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日益得到世界文化遗产界的关注,也责无旁贷地成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坚力量。

  另一方面是因为交河故城的保护成果获得世界认可。为了保护交河故城,有关管理部门做了很多极有成效的工作。例如,对遗址周边环境进行了治理,将保护区内的停车场、管理用房及84户居民(370人)全部迁出,将逾26公顷耕地全部退耕,拆除了不符合当地相关规划的文物陈列厅、塔楼式商亭,在故城台地北端崖体下修建了防洪坝,并进行了植树固沙、护坡工作,对重点遗址进行了维修加固和铺设木栈道,避免游客对遗址的践踏,对部分重点遗址地段逐步实施封闭管理等。

  目前,交河故城遗址保存完好,部分重点部位得到了科学加固和系统修缮,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保护与展示体系,逐步实施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完)

  受访者简介:

   陈爱峰,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专家,敦煌研究院人文部特聘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主持过多项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研究课题,已出版6本专著,发表10余篇Cssci论文,近30篇学术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石窟艺术、隋唐史、敦煌吐鲁番文书,曾参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编辑:叶攀】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雷电竞下载官网 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