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昨天通过官方网站发出一条消息,称“我国教师教育落后50年”、“绝大多数老师不合格”报道严重失实。辟谣很快,因为 “失实报道”掀起的声浪已颇受关注,放下 “合不合格”不说,舆论突现对当下教师素质存在的普遍质疑。辟谣消息同时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等,称之为“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师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
这一点上,倒是和“失实报道”中提及的《教师教育标准》有吻合之处。该报道称,标准最快年底出台,会提高教师的入职标准,将教师工作的重心转向 “授之以渔”,同时要改善现在我国中小学老师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
“辟谣”和“失实”有实有虚,但激起的讨论却一样实实在在:制这些“标”能产生多大的改变?听听一线教师怎么说。
素质,是问题吗?
“现在有点求全责备了”
陈然(化名,北京某重点高中教师,班主任)
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作出来的,但就我周围的现实情况来说,不是这样的。
现在老师们搞科研,一方面是自己教学的需要,另外一方面可能有点功利,就是评职称、写论文,而且还要有课题。现在从我们学校的角度来说,特别支持搞科研。
不读书这事,从我内心来讲,还是挺渴望学习、提高自己的。但有的时候确实顾不上,需要处理很多琐碎的事情。例如当班主任,各个方面事情都要负责。
老师们之间是应该多交流,可是这种交流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时间也不允许。
现在带两个班的课,又当班主任,就感觉挺疲惫的。学校里很多班主任都说,如果要有专职班主任就好了,那样大家都能专注于自己的学科,能够深入钻研。现在有点求全责备了。
“各级培训是应付,提高成绩才有用”
林伊(化名,北京某初中教师,班主任)
老师现在还是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读书、研究、合作都是为了提高和创新,这都要学校的支持,不应该只是老师个人的行为。如果学校只专注学生成绩,那么老师搞这些就看起来太另类了。
这课题那课题的,对教学没什么帮助,对学生成绩也没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方面又要学生成绩,一方面又要老师搞这搞那,最后这些行为又不计入考核,老师的积极性也受挫啊。
现在我倒是经常参加各级培训,占用了时间,但是感觉对教学没有什么帮助,就是应付。如果能够提高学生成绩,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我才会觉得培训有用。
廖祥兵(北京普育学业素质成长中心主任,青少年成长规划研究者)
强调现在的大多数教师“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不太合适,我觉得这是不理解老师。
现在教师上课以及完成的教学任务,完全是按照教委的规定还有学校的计划,包括小升初、中考、高考,老师们压力很大,他们首先得把这些工作完成。同时,上课的时间要减少,因为要给学生减负,可是学生升学的成绩又得考好,这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啊。
标准,能期待吗?
“所谓标准行不通”
林伊:所谓的“教师教育标准”行不通。考试方案不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仍然是那一套的话,只改变老师的评价体系有什么用?
我们学校老师压力很大,学生不愿学习,都是老师逼着学生去学,老师的评价要和学生的成绩挂钩啊。
再说,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好,可是最后怎么评价和衡量老师的能力呢?
老师当然希望一个新的评价标准,前提是真的可以实施。
参与互动(0) | 【编辑:侯冬华】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