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是51年前风靡中国高校的一句口号,如今,在中小学校园里,“每天锻炼一小时”正成为许多学生的自觉行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即中央7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颁布三年以来,成效显著,各地积极创造条件以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不落空。
6月29日,全国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推进会在西安举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巩固和发展已有成果,抓紧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向新的更高水平迈进。
一些人认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是个人行为,但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强制性的举措,“每天锻炼一小时”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就会沦为一句空话。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介绍说,2005年、2006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河南曾将体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当中,体育考试成绩不再计入升学总分,结果导致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明显下降,两届毕业生耐力、爆发力等素质出现大幅度回落。目前,该省各地全部以30分至60分不等的比重把体育成绩计入初中毕业升学总分。2009年,还正式把体育与健康纳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我省的实践表明,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考试不失为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能体质的一剂良药。”蒋笃运说。
三年前,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意见》颁布三年后,情况得以明显改观。
陕西省在《意见》出台后,提出了55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措施。2009年,该省财政拨付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解决全省体育设施配置相对薄弱的问题;重庆市也在去年累积投入6.4亿元修建塑胶运动场,并首次举办了以“运动、拼搏、健康、快乐”为主题的“健康校园杯”学生运动会,参与学生达500万人次;在浙江省,上报学生体质监测数据的学校比例从 2006年的31.6%上升到2009年的80.69%;湖南省教育厅将体卫艺处工作人员由3人增加到5人,专项经费由300万元增加到700余万元。
袁贵仁说,经过3年的努力,每天锻炼一小时正在成为众多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动,但与此同时,学校体育卫生事业依然整体薄弱,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矛盾。本报记者 李斌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