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逾七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将有损认知 ——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教育新闻

调查:逾七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将有损认知

2010年08月18日 14:14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小李13岁,自从2年前开始读初中,每天的睡觉时间就从10小时缩短到了8小时;渐渐地,他妈妈发现了儿子考试答题时的“怪现象”——难题能答对,而简单的题目总因“粗心”而答错。发生在小李身上的这两个“无关”现象,其实存在必然联系——睡眠不足会导致儿童及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

  昨天(17日,下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一项历时12年、涉及全国2万0—18岁儿童及青少年睡眠研究的课题通过了专家评审。这项研究发现,中国超过70%的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足,与欧美同龄人相比平均每天少睡约40—45分钟;到了高中阶段,少睡时间更增加到1小时。此项研究是国内首个儿童及青少年睡眠领域的系统研究。

  “学校课业负担过重是剥夺孩子睡眠的主要因素。”课题组呼吁应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行延迟上学时间。

  睡得少有损孩子认知功能

  新华医院课题组在全国9省市的调查中发现,学龄儿童、初中生、高中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分别是9小时10分钟、8小时6分钟和7小时9分钟。在高中阶段,100%的学生都有白天困倦现象。

  睡眠被剥夺,影响着孩子们的认知功能。课题组的临床睡眠干预实验发现,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及青少年对于睡眠缺乏的反应较为迟钝——他们也许并没有感觉很困,但认知功能实际上已经受损。

  课题组对40名志愿者做了睡眠剥夺的测试:让他们平均每天少睡2小时,然后分别做简单词汇和复杂词汇的记忆测试。结果发现,“缺觉”的人能够回答难题,而对简单词汇的记忆却出现了偏差。

  核磁共振扫描最终解释了这一现象。原来,人在睡眠时间被剥夺后,脑部分管记忆的前扣带回和顶叶皮质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此时当面对难题,人会打起“十足”精神,通过激活脑部的其他区域来补偿缺失的功能。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小李在做容易的题目时出现‘粗心’,而难题却能做对。”课题组负责人解释说,“我们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每天少量的睡眠不足会影响智商,但缺觉孩子的注意力已经被明确证实会受到影响。”

  睡不足的孩子同样会发胖

  人们过去总以为,睡得多才发胖,可此次研究发现,“睡得少”和“睡得多”同样会引起孩子肥胖。课题组用了5年时间跟踪本市500多名小学生,结果发现,小学一年级时开始缺觉的学生,到五年级时发生肥胖和超重的概率就会上升。

  不仅如此,课题组发现,孩子因缺觉发生的肥胖与其他因素导致的肥胖有所不同,“他们多余的肉都在腹部,而腹部肥胖更容易导致他们进入成年阶段后患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课题组负责人说。

  此前的研究认为,大约1/3的孩子肥胖会延续到成年,成为心血管疾病早发的高危人群。一些肥胖孩子甚至已早早出现血压、血脂、血糖异常。

  推迟上学时间是有效对策

  课题组认为,政府部门规定“推迟上学时间”是帮助孩子增加睡眠时间的有效办法。

  2007年,上海市教委出台文件,要求全市中小学校调整作息时间,将小学和初中的上学时间延后,并规定不得在小学8点15分以前或中学8点以前安排集体教育教学活动。但此规定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完全的执行。

  在规定出台后,课题组选择本市10所小学作调查,结果发现,2009年与2005年相比,没有推迟上学时间的学校里,学生睡眠时间减少了4.8分钟;推迟短于30分钟的学校,学生“捡”回了15分钟睡眠;而推迟30分钟以上者,孩子们可多睡23分钟。“这一规定是有效的,关键在于落实。”课题组负责人说。

  课题组希望这一做法也能推广至全国其他地区,因为睡眠不足问题不仅发生在上海,他们调查的广东、湖北、黑龙江等8个省市也发现了同样问题,有的地方的孩子睡眠状况甚至比上海更令人担忧。

  课题组强调,难度再大也必须排除干扰尽快推迟上学时间。“因为儿童及青少年睡眠不足会制约他们的全面发展,并易出现情绪维持能力障碍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甚至导致多动、冲动、抑郁、抽烟、自杀等各种行为问题,影响我国未来的国民素质。”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