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教材编写组回应调整 鲁迅文章非否定抛弃——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教育新闻

江苏版教材编写组回应调整 鲁迅文章非否定抛弃

2010年09月09日 07:3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天(8日,下同),参与江苏教育出版社版本语文教材编写的南京大学文学院傅元峰博士表示,对鲁迅文章的调整并不是说鲁迅的地位降低了,并不是要抛弃鲁迅。

  新京报:这次江苏版语文教材选文为何引起了争议?

  傅元峰:争议是一个普遍现象。不仅仅是江苏版的语文教材,新课改之后语文教材的调整一直都有不同看法。之前是人教社的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就更新了很多。我们在做江苏版教材时,没有在传统的人教社教材的基础上设想具体的篇目,结果大概有一半以上的篇目都有所调整,调整力度比较大。

  教材从2003年开始使用,一直到现在逐渐成熟,也经历了各方面的阻力。其中包括教学一线,有的人很欢迎,但争议也确实很大。

  新京报:不管是苏版语文教材还是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此次争议主要是有关“经典”文章是否选择上,你们编写教材时在“经典”上都有怎样的界定?

  傅元峰:编写组认为,教材选文要有经典品质。首先在人文的内涵上应该是丰富的,作为教材应该对青少年有良性引导。其次应该在修辞和叙事,体现现代汉语内在韵致上有独到之处。同时,还应该是比较个性的,同时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不只是哪个时代认定为经典的文章,应该是较长时间后仍被认定为经典的文章。

  新京报:不再入选教材的文章不符合“经典”界定吗?

  傅元峰:编写组的专家认为,要重新去考虑什么样的选文在这么一个新的时代值得孩子们去学习,有些之前认为是经典的文章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经典。之所以会有人提出异议,都是因为他们在当时教育模式下的“经典文章”,是上一个时代的教材中的“经典”。

  新京报:那是说一些人对这些文章不再被选入语文教材的看法有问题了?

  傅元峰:这些人仍保留有以前的审美习惯,但这些传统审美角度比较单调。有些对此提出质疑的人很可能缺乏对经典的判断能力,他们也是单一片面的语文教育所留下来的恶果。这些人有很强的怀旧意识和文化心理,以及一些意识形态的因素导致了质疑。

  新京报:鲁迅的文章大家都认为是经典,但这次在不同版本的教材里,鲁迅文章的选择都发生了一定的调整。

  傅元峰:对鲁迅文章的调整并不是说鲁迅的地位降低了,也不是说否定了撤换掉的那部分著作,只是要引导学生去读鲁迅的其他文章。语文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部分,我们在一个阶段把《阿Q正传》全文放进了选修教材,在选修教材里,一个全面的鲁迅会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中会有对文化多元的文化本质的展示,并不是在抛弃鲁迅。

  其实鲁迅作品可选性非常宽泛,可选择余地很大,这样一个经典作家那么多经典作品,却要一代人两代人一直看那么几篇作品?适当换换口味不会损失他的地位。而且鲁迅的作品在量上变化不太明显,在江苏版教材编选时,在鲁迅文章问题上,编写组几乎没有争议。

  新京报:可能还有很多人对《朱德的扁担》和《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文章被调整有不同的看法。

  傅元峰:实行新课标后,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有些选文也有调整。《朱德的扁担》和《狼牙山五壮士》长期以来成为精神的标签或标志,拿掉就被认为是一种精神取舍?其实,在一些版本里没被选入不是从思想性上否定他们,这种英雄主义精神、爱国精神,永远是有价值的。

  但他们的文学性和语文性不足,这些文章没有体现汉语的美感和特质,不是文学性的经典,他们对这种精神的体现角度比较简单,所以可能会从中调整。(记者 郭少峰)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