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船夫”教师36年如一日用小船接送学生——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教育新闻

四川宜宾“船夫”教师36年如一日用小船接送学生

2010年09月09日 20: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宜宾9月9日电(徐伟 张红梅)在四川宜宾市高县复兴镇三仑山小学,有一个“船夫”教师徐玉模,他36年如一日,用自家的小船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孩子们说;“徐老师的小船撑起了他们的读书梦想,摇出了他们的未来。”教师节前夕,记者前往采访了他。

  双桨撑起山里娃的求学梦

  三仑山小学坐落在七仙湖岸边的山坡上,镇上的教师们不愿意来,来了也留不住。30多年前,初中毕业刚回家的徐玉模被村民们选中,希望他可怜一下当地的孩子,给他们当老师。

  当时,血气方刚的徐玉模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为了让孩子们不失学,他毅然选择了当代课教师。

  七仙湖的湖周边长达70余公里,水域总面积达50余平方公里。村民到复兴镇全部依赖船只出行,一个来回需要2个小时。七仙湖挡住了当地村民的致富路,也挡住了孩子们的上学路。

  开学不久,徐玉模发现:一些学生连续几天迟到,一问才知因没有渡船改走崎岖山路所致,而家长们也因为时间、精力等原因,在为孩子上学放学的安全发愁。

  他坐不住了。花了两天的时间,徐玉模赶制了一个结结实实的竹排。他要用这个“诺亚方舟”保障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从此,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徐玉模背起挎包、穿上救生衣、轻轻荡起双浆,用这个竹排来回接送好几个渡口的学生。

  凭借出色的水性和娴熟的撑船技巧,徐玉模30多年来义务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前两年,七仙湖添置了专门的客渡船,并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徐玉模不再亲自驾船护送学生,徐老师才依依不舍地放下双桨,张罗着为每一位学生联系船只,保证不拉下一个。

  如今背驮了,遇到逆风摇船的力气已大不如前,徐玉模还是撑着船只去上课,遇到候船的学生也会靠岸送他们一程。

  竹排上的生命是沉甸甸的。从竹排到如今的铁皮船,孩子们充满童真的歌声陪伴着徐玉模,从青年步入中年再到老年。

  山清水秀、波光粼粼、水鸟盘旋、双桨激起浪花点点。徐玉模告诉记者,他喜欢这样的情景,也爱听孩子们齐声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执著的教育信仰

  解决了上学放学的问题,可学校“硬件”设施的落后又让他发愁了。校舍是危房、教室漏雨灌风、光秃秃的旗杆、残缺不齐的桌椅还不能满足人手一套。

  一所学校、一位教师、一只轮船。徐玉模又当教师又当维修工、炊事员、船夫。学校每3年招生一次,一个班的学生年龄悬殊达到7、8岁。为了“错峰”上课,徐玉模不得已采用“复式班”教学,一个班上课,另一个班学生做作业,然后一堂课后交换进行。

  徐玉模在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还如饥似渴地自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他一直认为,首先让自己的知识不落伍,才能保证让孩子们不落后在小学的起跑线上。

  徐玉模的妻子赵运连回忆道,他用自家的地与学校旁一户人家置换了一块地,平整以后作为操场。 “刚开始我想不通,我家那块地又肥又大,土质又好,一年要损失500、600元。”赵运连说,玉模反复解释:孩子们没有地方活动,一直呆在阴暗的教室里不好。”话说到这个份上,赵运连深深地理解丈夫。

  山里孩子的午餐“黑糊糊”的,没有一丝热气。徐玉模便动手砌炉灶义务为孩子们蒸饭、烧开水。中午,学校离不开教师看护。他便“拴”在学校,常常不能按时吃饭。日积月累他患上胃病,多次昏倒在讲台上。

  “那时候,我们就问他:‘徐老师,假如你病倒了不能教书了,学生们怎么办?”“他当时沉默了很久才回答:‘学校没有人来代课,孩子没有着落了。我就鼓励自己不要得大病。’”宜宾广播记者陈虹宇回忆道,当时这一采访场景让自己潸然泪下。

  翻看徐玉模的工资表:从1974年的每月几元、40元到如今的640元。酸涩的工资涨幅标准,大大低于许多人的“待遇”底线。“当时我也是教师的考察人选之一,但是我放弃了,这么低的待遇养不活一家人。”白鹤村村主任罗巨伟回忆道,徐老师如果年轻的时候就选择外出务工,平均每年可以多找5000元。

  徐玉模其实很需要钱。住了大半辈子的低矮平房,几年前,外出务工的儿子攒钱才盖上了楼房。尽管清贫,徐玉模在教书生涯中却为贫困学生垫付学费2000多元,这相当于代课初期5年的工资总和。

  一组数字让徐玉模感到无比欣慰:36年来,三仑村小学辖区范围内学生入学率为100%,输送了近1000名学生到初中学习,许多学生走上了公务员、教师、校长、企业管理人员等岗位,教学质量处于全镇小学校中的中等偏上水平,实现了当初自己对乡亲们的诺言。

  为教育献了青春献子孙

  “三仑村小学不能取缔,要继续办下去。”教育部门负责人很明确地对徐玉模说过。这此,他几年前就开始“物色”接班人。思来想去,只有自己的儿媳刘庆是最佳人选。

  何谓最佳?一是找不来人,从外地调不来在编教师。二是媳妇受教书育人的影响很爱学生,经常来学校当义工帮忙,文化素质也不错。

  一番“摊牌”,刘庆不同意,自己想坐着船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你不去,我就坚持到死。以后你的孩子也带出去读书。我死了以后,这里没有教师了。”徐玉模发了“狠话”。

  来没有看到过徐玉模这么生气,说这么不吉利的话。望着白发丛生、背驮得厉害的父亲,刘庆哭着说:爸,你别难过了,我去,再苦我也去……”从此,刘庆成为了一名临时聘用教师,三仑村小学的第一位女教师,直到如今。

  再过两天,徐玉模度过今年教师节后就要告别讲台,结束代课生涯转为退养。

  令人振奋的是,高县将整体开发七仙湖,编制规划正在进行中。徐玉模笑了:“希望能在七仙湖周边修通一条村公路,让在编的老师来这里教学;期待自己能早日入党,实现从教36年的夙愿。”(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