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是否该取消”引热议 专家表示“很荒谬”——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教育新闻

“教师节是否该取消”引热议 专家表示“很荒谬”

2010年09月13日 11:14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小学生商量给老师送面膜,中学生给老师送几百元乃至上千元的购物卡,就连两三岁的娃娃都会在父母的指点下给幼儿园里的老师每人一支康乃馨……教师节刚过,由给老师送礼引发的“教师节该不该取消”的话题在网上引起争议,一条两年前的旧帖——《取消教师节的10个理由》更是在众多知名论坛上热传。

  “取消”一说源于送礼

  “从9月1日女儿上幼儿园那天起,我就心神不安,老琢磨着教师节该给老师送点什么。”市民华女士说。虽然开入园家长会时园长千叮咛万嘱咐不要给老师送礼,但她心中还是有点儿纠结:万一别人都送自己没送,老师还会好好照顾女儿吗?

  像华女士这样为送礼而发愁的家长不在少数。林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初三,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所以,她希望儿子能得到些特殊照顾,特别是能在老师的督促下提高成绩考取重点高中。尽管不相信礼物和成绩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但出于“坚决不能给老师留下不好印象”的心理,林女士特意托朋友从国外带回她自己都从未用过的高级化妆品,当作教师节礼物送给儿子的班主任。“谁知道合不合老师的心意呢?反正不能因为没送礼让孩子吃亏。”

  记者采访了10多位家长,无论孩子在小学、中学还是幼儿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给老师送了礼物。由于教师节年年有,礼品年年送,家长和学生们最头疼的是:钢笔、书画、烟酒、水果等几乎都送过了,实在想不出送什么好。

  正因为教师节送老师什么礼成了家长劳神费心的事,一些人萌发了“取消教师节”的想法。

   不赞成取消的网友占了大多数

  尽管有不少网友同意取消像教师节这样的“送礼节”,但不赞成取消教师节的声音还是大多数。

  一位网友说:“做哪行觉得哪行辛苦,不做哪行觉得哪行舒服。现在的教师,表面看来就是上几节课,但判作业、备课、晚自习辅导等,加起来也不是简单的数量和。而寒假、暑假还得进行继续教育,十分辛苦。教师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很多农村教师在网上表示,不能因为一些城市里的重点学校收礼就以偏概全,尊师重教除了通过节日来表现,在现实中也很需要真正提高教师地位、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等。

  还有网友认为,不论教师节是否取消,个别想谋私利的人都会“借题发挥”。再说即使没有教师节,也会有“中秋”、“十一”、“元旦”、“春节”等节日,光靠取消教师节来抑制送礼收礼的风气,难以奏效。

  教师收礼学校查实要处罚

  在现实中,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校长、园长、一线教师们真的会像家长们想像得那样从容“笑纳”礼物吗?

  北京小学万年花城丰台分校校长刘显洋明确告诉记者,今年召开新生家长会时,特意强调了不要给老师送礼的问题。“我们要保持教育和教师的尊严,创设干净的校园环境,如果老师收了家长的礼,如何用公平、公正的心对待学生呢?”

  据悉,北京小学万年花城丰台分校对教师收礼的处罚非常严厉,一旦发现并查实,将予以开除或调离。当然,学校对“礼品”的界定是有分寸的,像一束花、学生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等都在允许范围之列。今年,学生家长都非常配合,学校也没有发现老师收礼的现象。

  “其实,学生即使不送礼,老师也会尽心尽责,不会因此不重视这个学生。相当一部分家长是把对孩子的希望承载到老师身上了,似乎只有给老师送礼,老师才会对孩子好,这是一种错误认识。”丰台教委一位曾执教多年的老师说。对此,北京19中生物老师黄丽华也表示,学生不挣钱,只要好好学习,便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今年教师节,朝阳望京花家地实验小学给全校1700多名学生家长群发短信,内容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好成绩。”这一做法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

   专家称“取消教师节”的提议很荒谬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王晋堂认为,家长们把给老师送礼当成一种投资,他们期待在自己孩子身上得到回报,这是教师节等一些节日变成“送礼节”的重要原因。但是,不能把这种个别现象扩大化,用极端的情绪否定一切,“取消教师节”的提议是很荒谬的。

  他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教师地位和工资都比较低,国家在那个时候设立教师节,是在社会上树立一个尊师重教的标志,从而维护教师的权益,提出取消教师节的人不理解这个节日的真正含义。

  “近年来,虽然有不少家长给教师送礼,但真正送礼的家长比例并不大,真正收礼的教师更少。”他介绍,“很多学校都很注重维护自身形象,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在此,王晋堂呼吁教育管理部门明确提出不允许家长送礼,各类学校也应当联名抵制送礼现象。(本报记者 贾晓燕 实习生 徐杰)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