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人防工程现今大多成为人们纳凉的好去处,武汉大学将实验室建进防空洞里的“静土”,专门用做地震科学研究和测绘实验教学,本月已正式投入使用。近日,记者走进珞珈山防空隧道探访。
进实验室要过5道门
进入防空洞,走至200米左右,一道铁门处挂有“地震大地测量实验站”牌匾。测绘学院的贾剑钢老师打开第一道门,里面一片黢黑,头顶呈拱形,摸索墙壁打开沿途的灯,仍觉幽深。
又过4道门,进入实验室内,防空洞内的回音已近消失。10平方米左右的一间房内,中央观测墩上放置着一套VP型宽频带垂直摆倾斜仪,实时捕捉被称作“地球脉搏”的倾斜固体潮和地震前兆信息。
据介绍,实验室由该校测绘学院投入人力、物力专门建设,是测绘工程、地球物理两个专业的本科实验教学基地之一,去年4月开建,今年9月投入使用。9月7日,实验站迎来第一批共80多名2007级学生参观实习。学生可通过实习,自主申请“倾斜仪观测数据自动采集”、“地倾斜数据自动绘图显示”、“地震信号报送系统研发”等开放实验项目,进行信息化测绘创新实验。
图的就是“静”
贾老师介绍,仪器每秒钟采集一个数据,传输至珞珈山南麓的电离层实验室,再通过网络传送至测绘学院服务器。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2级大地震,防空洞一隅捕捉到遥远的异动,实时传输至四五公里外的测绘学院。
据介绍,将实验室建进防空洞,主要是为了将仪器与外界隔绝,精确采集不受干扰的数据。实验室内常年温差不超过0.2摄氏度,仪器边还放有干燥剂,以保持稳定的湿度。这里拥有24小时不间断的独立供电系统,以保证数据采集、记录的连续。
防空洞的前世今生
武大防空洞被学子们誉为环保“空调”,每到暑假总有留守校园的学生前去看书避暑。
1938年抗日战争时,郭沫若来到武汉开展抗日宣传工作,住进珞珈山。郭沫若在其回忆录《洪波曲》中提到:“在这大学区域还有最好的防空设备,有因山凿成的防空洞,既深且大,也有高射炮阵地环列在四周。但却不曾遭受过一次轰炸。尽管对于武昌城是炸得那样频繁,而每次敌机的航路又都要经过这大学区的上空。”
“我们在当时是做着这样的揣测:无疑敌人是爱惜这个地方,想完整地保留下来让自己来享福。这揣测,后来是猜中了。敌人占领了武汉之后,把大学区作为了司令部。”(记者李佳 通讯员张全友)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