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9月27日这个日子,我猜测不少人都不厚道地期待过,期待奥运冠军在校园内被媒体“围观”的场景,期待听到奥运冠军对于“混学历”一说有什么解释。然而,这份期待却落了空。
9月27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2010级冠军班正式开课。据报道,原本39名学生的研究生班,只有寥寥三人出现在教室。此前被华中科技大学“拟清退”的奥运冠军杨威也未现身首堂教学课。
开学第一天就“旷课”,不得不让人猜测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是面对公众追问的心虚,还是确实忙得抽不出时间?
可是,似乎两种解释都不怎么站得住脚。公众对于奥运冠军的追问,在于他们到底用何种态度对待学业。用“混学历”的态度来回应这种追问,无非是授人以话柄。要说抽不出时间,那就更难以让人相信。一个研究生班尚未毕业,就又踏进了另一个研究生班进修。有着如此学习热情的学生,怎会让“缺席旷课”的事情一再发生?
当初华中科大“拟清退”奥运冠军时,当舆论纷纷指责运动员上大学只是为混学历时,曾很想为他们辩解几句。可如今,该说什么好呢?如果说运动员因职业和贡献的特殊性,有权在大学校园内享有一些课程安排的特殊待遇,奥运冠军遭清退也有校方无法考虑和照顾到这些特殊性的因素。可如今又怎么解释北京体育大学的情况呢?作为为运动员特设的冠军班,必然会考虑到运动员工作训练的种种特殊性。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开学第一堂课只有不到10%的学生出现在课堂。如果把这种情况解释为36名同学凑巧同时突然有了特殊任务,其概率该是怎样的微小。也许,只有学业在学生的心目中无足轻重、学历才是报名学习的唯一目的时,这微小的概率才有放大成为现实的可能。
如果说开学第一天“旷课”,折射出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那么开学第一天集体“旷课”的小概率事件,又折射出什么样的现实?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