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200多座高校博物馆,仅北京地区就有北大、清华、北师大等近20所高校拥有自己的博物馆,但是这些博物馆大多是“养在深闺人不识”,虽馆藏丰富特色鲜明,却普遍知名度有限影响力不足。一项调查显示:仅48%的大学生知道并去过本校的博物馆。
前不久在京举行的中日韩三国博物馆馆长论坛上,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透露: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高校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在我国现有的2000多所高校中,1997年建有博物馆57座,2003年发展到100多座,到去年更是达到了200多座。这些高校博物馆作为大学历史的汇聚点、开展科研教育的平台和对外展示的窗口,被誉为大学的“名片”和“金山”。
高校博物馆虽然发展较快,但是从总体上讲,其影响力明显不能与一般博物馆相比,不仅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有限,对大学内部的影响也很不足。郭馆长介绍,北京师范大学曾就北京高校博物馆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知道也去过本校博物馆的大学生仅有48%,知道但没去过本校博物馆的大学生有39%,还有超过10%的大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本校有博物馆。此外,入学以后去过本校博物馆三次以上的大学生仅有25%。参观完本校博物馆感觉收获非常多的比例占5%,比较多的有41%,感觉一般的达到了46%。对此,郭馆长认为,主要原因是高校博物馆投入较低、定位滞后和专业性不强。
郭小凌认为,高校博物馆应当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而不仅仅局限于封闭的象牙塔内;要向社会上和国外先进的大学博物馆学习,吸取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此外,要招收博物馆专业人员到高校博物馆工作,培养专业素质的高校博物馆管理人员,增强博物馆的专业性,并结合大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举办有社会效益的展览、讲座,开设面向市民和中小学生的普及课程和各类文化活动。只有走出象牙塔,将自身的发展和大学生学习、成长的意愿结合起来,和广大的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才能拓宽高校博物馆生存的空间。 (记者丁肇文)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