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科研论文如滚雪球般不断累加,各大学术期刊却不得不面对“自打耳光”的尴尬——近20年,全球论文撤销率猛增了10倍!昨天出版的《自然》杂志就此发表社论称,撤销论文是“一场痛苦的补救”。
论文被撤销——科学家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由于结论无法重演而被期刊弃用,曾经的影响力犹如昙花一现。然而,近年来的论文撤销案例让人们更多感受到一种羞耻:被撤的文章并非方法或结论有误,而是实验太过完美,那些“令人激动的发现”压根是不存在的造假之物。
对比去年只有1篇论文被撤的情况,今年的《自然》杂志目前已撤销了4篇论文,可谓“不同寻常”。追溯过去十年,《自然》论文撤销数量平均一年两篇。据汤森·路透公司调查,2008年,全球有大约140万篇文章发表,其中有95篇被撤销,与1990年相比,文章发表量增加了1倍,被撤文章比例增加了10倍。
《自然》在社论中认为,除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期刊和学术界对学术不端的逐渐重视、论文造假检测技术的提升,以及期刊撤销文章的主动性,从客观上导致了论文撤销数量的大增。同时,实验室领导人员在实验具体细节上管理难度的增加,也使得研究人员对造假心存侥幸。
社论特别提及,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学术环境中,由于合作研究中的数据核查难度较大,合作者往往需要承担很大风险。无论如何,那些恪守职责、勤奋、勇于发现并改正错误的科学家是最值得学习和敬佩的;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认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记者 任荃)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