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日加入“北约”的山大表示自主招生对山东生源实行单独考试政策后,“北约”中另一高校武汉大学也于2日发布消息,该校将在三大重点生源省份湖北、湖南、河南保留独立的自主招生权。此前,“华约”高校中复旦大学也曾表态联考成绩仅限于江、浙、沪以外的地区。
连日来,伴随着三大自主招生联考联盟高调宣布报名开始的消息,联盟中一些高校频频喊出“单独考试”的声音,似乎在给2011年风生水起的自主招生联考浇冷水。教育专家认为,联考中出现“单独考试”,反映了高校2011年自主招生联考改革的仓促和缺乏系统规划。
联考之外为何增加单独考试?
2日,武汉大学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武汉大学确定部分加入北京大学领衔的13校自主招生联盟‘北约’。武大将在三大重点生源省份湖北、湖南、河南保留独立的自主招生权,其余省份进入‘北约’联盟招生。”
34所高校在2011年通过四个联盟进行自主招生联考,均在联考公告中声明此举意在为考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减轻考生负担。那么,为什么又有高校在联考之外增加单独考试?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加入联盟是对武大在部分区域招生不足的补充”,而“留下三省保持自主招生独立是希望保持优势,武大每年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70%来自上述地区。”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一些高校在选择加入联考的同时还对部分地区进行单独考试,反映了自主招生联考改革的仓促和缺乏系统规划。“像复旦从2006年开始在上海市实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到2009年其选拔考试‘千分考’已经扩大到江、浙两省,对这些地区的学生有较大影响,需要保持政策的延续性。为了对改革和对学生负责,高校在进行招考改革时,应该提前做好后年、大后年的打算,给学生留出准备期。”
单考、联考并行是否有失公平?
联考之外,对本地生源和重点地区生源进行单独考试,是否会存在选拔标准不统一,蕴含区域间不公平的因素?
“考试还是要适应地域间的差异,确保公平、公正关键看操作是否规范。”上海市吴淞中学教导主任李永忠认为,受各地高中教材以及教学内容不同的限制,“全国一张卷”的联考并不利于所有地区的学生发挥出应有水平。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具有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考生名单,以复旦大学为例,在558名获得资格的考生中,上海考生占173人,江苏考生占100人,山东考生占39人。这是否意味着与单独考试相伴随的,是自主招生中的本地化倾向,有失区域之间的公平?
“去本地化一直是教育部近年对部属院校的要求,对属地生源招生比例要控制在30%以内,虽然表面看起来各高校自主招生中属地生源所占比例大,其实是占了当地的总招生计划的。例如较早开展自主招生试验的复旦、上海交大等高校会从江、浙、沪地区的总招生名额中拿出较多的部分用于自主招生,因此当地考生也把自主招生看成一条重要的升学途径。”熊丙奇解释说。
熊丙奇认为,看待联考选拔标准,需要转变观念。高校试点自主招生改革探索的意义就在于打破高考统一划定分数线的考核标准。而确保多元化考试模式下的公平、公正,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高校要进行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确保学术独立、教授治校,增强公信力;招生评价标准、统一测试成绩要公开透明;招生结果,要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做到公开透明,“例如这个学生,如果以他在中学期间的综合表现作为参考依据,那么体现综合表现的指标、老师的评价等都应公开出来。”
“联考”之路走向何方?
回顾“北约”、“华约”等高考自主招生联盟的成立之路,也并非一拍即合。一些高校由最初对自主招考联盟持观望态度,到后期如多米诺骨牌效应般纷纷加入,有分析认为,这种心态源于结盟联考可以吸引到更多优质生源的诱惑。
据报道,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就曾承认,“加盟一定程度上是受其他学校结盟的冲击,完全不加入可能让武大在生源大战中处于不利地位。”
顾海良同时表示了担忧:这种结盟能否为学校提供良好的生源、能否选拔出学校所需人才,还需试行一年后才能得知。“若弊大于利,学校会选择退出。”
高校联考之路未来走向会如何呢?熊丙奇指出,高校联考未来方向不应该是结成一个个存在壁垒的招生集团。
熊丙奇认为,站在为学生服务的角度,联考应该发展成社会机构举行的、有高度公信力、被高校认可的自主招生考试产品,“可以叫全国学业水平测试”,考生以这一成绩申请高校的自主招生,高校结合联考成绩、申请者的中学学科成绩、中学综合表现和大学面试考察,自主录取学生。(记者杨凡)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尚初】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