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名学生家长在读完《高考满分作文》一书后,用万言长文呼吁“救救孩子,救救作文”。在他看来,书中某省考区的十几篇范文出现诸多问题,包括编造虚假情节、用词不当、语病频出、思路混乱、论证乏力等等。
对作文模式化的攻瑕索垢,早非一日两日了。剧作家魏明伦就曾说过:“假大空”的文风,掏空了学生的想象力与率真品性,造成套话假话的泛滥。逢亲情必写“母亲病亡”,遇议论文必提爱迪生;表述的雷同化,总让高考作文味同嚼蜡。非但内容如出一辙,就连行文结构,也常常落入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窠臼。在公式化的叙事套路下,高考作文正走在“新八股”的歧路上。
无可否认,作文“假大空”背后,总是灵性的缺席与创意的贫瘠。“我手写我心”的个体经验性描摹,让位给了离奇情景的虚构;合理的想象,也被僵化的“照葫芦画瓢”所取代。在许多高考作文里,真情实感极度贫乏,而矫揉造作、路数呆板,却成了典型性特征。阉割了真情的高考作文,就像被锄掉繁枝茂叶的“病梅”一样,失去了美感。
作文“假大空”,无疑与学生真性情的干枯关联甚密。个性受压抑,真实情感自然难以纾解。今年7月,有媒体报道,武汉高三学生李红豪因写了篇“自毁前程”的作文,抨击现行教育制度之弊,而被责令反省。若以文质论,此文慷慨激烈、文思斐然,当属难得的佳作。然而,它的挫折却折射出真性情作文的现实命运。
学生写“八股文”,未必就是心甘情愿,但为了获得高分,却只能模仿他人笔触、捏造情感。功利化的写作,也昭示着他们活力的早衰与个性的枯竭。就像有学生说的,“作文成了木偶戏,而不是本色出演,那根操纵木偶的绳子就是高考高分作文的潜规则”。当高考作文只求符合“标准”,学生也只能极力迎合,写出不关痛痒、缺乏思想力度的文字来;不然的话,高考失利的风险,将是最惨痛的教训。
当作文成了考试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学生注定无法抒发真情,只能炮制出没有创意的仿制品。毕竟,高考作文也是教育大局的风向标,当应试体制容不下个性张扬、多元化发展时,谁能奢求高考作文能饱含情感,插上想象力翅膀呢?就像“病梅”,之所以被删枝裁叶,根源不就在人病态的审美癖好吗? 佘宗明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