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教育新闻

从“电子书包”到数字化学习

2010年12月07日 15:52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09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推出免费数字化教科书计划后,引起了我国教育技术界的关注,尤其是最近颁布的《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提出“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内外学习和研究。”后,IT企业和教育技术界更是掀起了一场“电子书包”热,如何准确理解“电子书包”的发展?如何把推动“电子书包”置于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背景下进行统筹规划?笔者将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看法。

  什么是“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是数字教科书的俗称,数字教科书不仅仅是纸质教科书的电子版,其本质是一种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是教科书、参考书、作业本、词典和多媒体内容整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推广和发展数字教科书的教育意义在于﹕

  (1)数字教科书的推广,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学习适合他们能力和兴趣的内容,使学习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2)以数字教科书为载体,可加快推进数字化学习的进程,实现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发展分析向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字教科书是动态的和鲜活的,不仅可随时随地进行修改和拓展,学生在学习数字教科书的过程中,还可以添加自己的批注、笔记、作业和拓展的内容,在知识建构和再创造中形成融入自己课程经验的个性的“数字教科书”。

  从“电子书包”到数字化学习

  推进“电子书包”的发展要结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的任务,超前部署、统筹规划。

  一是要研究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问题,开发重点要从目前静态“课件”加“演示”的灌输式教学资源库,转向动态的、交互的、供学生“做中学”的课程资源。学习资源分为两类,一种是类似于电子杂志的、嵌入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源的数字教科书,而不仅仅是纸质教材的电子版,另一类是与数字教科书配套的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

  二是要研究数字化教学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发问题,推进“电子书包”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数字教科书上线,而是要解决应用数字教科书进行教和学过程的信息双向传输问题。

  三是要研究从教材再开发到实验应用的综合实施计划问题,从纸质教材到数字化教科书有一个再开发的问题,例如教材中的练习如何适合数字化学习,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此外还涉及教和学方式的改变、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综合的实验计划。

  电子书包推进关键词:超前部署、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推进“电子书包”的发展是一项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大工程,对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意义,同时,它又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涉及教学从“教教材”到“用资源教”的观念的重大转变、教材和学习资源数字化内容科学性和适切性的评审、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信息网络的部署、终端设施的优选和普及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不仅要做科学的可行性评估,还要做不可行性评估,不能“一拥而上”。即使在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推进“电子书包”的发展也需要以发布具有示范意义的数字化教科书开始,构建局部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局部试验,通过几轮的科学实验,逐步地推广,用10年或更长的时间真正实现普及。

  优课锻造电子书包黄金内核

  日前,新闻出版署发布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这一政策出台,引起传统出版业和电子书行业内的极大反响。而由电子书延伸的电子书包市场,目前在教育界也是一个热议话题。事实上,在国外,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早已涉水电子书包。

  回归电子书包的本质: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变革

  电子书包,目前学术界常见的定义为:一种致力于提高中国教育信息化、提高家庭和学校配合效率的教育电子产品,可以实现传统教材及教辅资料的数字化存储。

  明博科技市场部梁总监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而明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共同研发的优课电子教材,正是基于这一思想推出的电子书包的黄金内核。

  优课电子教材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有效整合丰富交互教学资源,通过图片、音频、视频、交互课件,从多维度生动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将新技术的应用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实现教师的轻松备课、高效授课、定向测评,实现学生的趣味学习、个性化作业,提高教育信息化产品的应用效率、提升教育质量、形成师生间的真正互动和高效学习。

  “应该说,没有电子教材的电子书包,还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电子书包。”最后,她补充道:“电子书包应该是一种教育理念创新和学习方法的变革。而不是简单的硬件、软件和教学内容的结合。”

  提升电子书包的内核:优质资源的打造和互动教学的深化

  “我喜欢上这样的课。上课就跟看动画一样,有趣又容易掌握。”刚走出优课电子教室的云南连然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纷纷说,现在学习的兴趣增强了,玩的时间也多了。

  四川省遂宁市太和一小于老师表示,教材内设各种功能比如批注笔、板擦、放大镜来辅助教学,直接在电子教材上就可以进行批注勾画,可以让老师上课的时候更容易将重点、难点以轻松互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四川绵阳试验中学的卞校长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优课电子教材内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形象直观地感受书本中的内容,大大提升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而这一切的背后,源于优课对教育资源的重视和不懈的打造。

  优课教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林介绍道,优课电子教材拥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等众多主流教材出版社的授权或合作支持,同时,前不久明博教育还刚刚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这也为未来优课电子教材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优课数字教室解决方案是国内唯一获得80%主流出版社授权,也是唯一内置交互教学资源和交互教学工具的电子教材,它将情境式电子教材内容与信息化教学设备相结合,给教师最有力的内容支持。

  同时,优课电子教材设单机版、校园网版、城域网版和电子书包版可以满足教育行业客户的多种选择。老师可以通过校园网或将电子教材备份到本机备课,学生通过电子书包可以下载到相关电子教材资源,在家和学校均可实现轻松下载、学习、作业、与教师同学实时沟通等多种功能。

  作为优质教学资源和应用平台的优课电子教材为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和表率,期待更多的企业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作出贡献。

  联想发布虚拟云终端系统

  近日,联想集团正式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端到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联想虚拟云终端系统。该系统是面向教育、酒店、证券、政府等行业IT基础架构端到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由管理服务器、联想虚拟云终端系统管理中心、云服务器集群、微软展示虚拟化RDS服务、联想云终端等组建而成,通过对桌面/应用/用户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存储、统一计算,并向云终端交付Windows虚拟桌面/应用的云计算服务,从而实现了高效安全的终端管理方法,并有效地降低IT系统的TCO和能耗。联想虚拟云终端系统凭借更低的成本、更方便的管理和更高的性能,将逐步替代典型行业使用的低端PC、无盘站和瘦客户机,带领行业用户共同步入云计算时代。

  随着各行业信息化的普及,很多企业的电脑终端数量都在快速增加,他们的IT管理人员不得不每天面对大量的电脑软硬件维护、用户使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能耗管理等等繁杂的工作,导致企业终端电脑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而联想虚拟云终端系统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大幅精简信息管理操作,在减轻终端维护工作量的同时,实现绿色IT。

  应用联想虚拟云终端系统后,可在60分钟完成200个终端和5台服务器的快速部署,令管理操作系统补丁/应用安装/安全管理的时间减少90%,云终端可实现最快10秒启动虚拟桌面,3秒退出。管理员可以远程通过WEB界面轻易完成服务器管理/终端管理/用户管理/安全权限管理四个模块的统一管理,并对用户的应用、数据和外设进行授权管理,安全级别达到可信计算机评估标准“B2”级。此外,联想虚拟云终端系统特别针对教育、酒店、证券、政府等行业用户的应用特点,增加了高性能视频功能,每台云服务器最多支持40路720p高清教育课件广播。

  由于所有桌面/应用/用户数据全部在数据中心集中,统一管理、存储和计算,大幅降低了对终端产品的配置需求,联想云终端能耗仅为7w,是普通台式电脑的3%;无风扇设计,实现零噪音。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全球经济依然面临着挑战,但许多有远见的商用客户都已开始以此为契机,积极地部署和升级IT系统。但随之而来,日益扩大的企业规模和终端数量也使得其运营管理变得非常复杂,“以简驭繁”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由之路。联想为教育、酒店、证券、政府等行业用户量身定制的虚拟云终端系统,具有高安全、易管理、绿色节能等特点,以更加精简、快捷的方式有效降低了企业IT部署、管理和应用的复杂程度,其高性能视频功能更满足了行业用户的电化教育、视频会议等独特需求。联想利用创新的云计算技术,令行业用户可以将全部精力集中于主营业务领域,最大化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郎文)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