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过去的一周,“北约”、“华约”、“同盟”三大2010年自主招生联盟旗下的高校纷纷推出了自主选拔录取方案。记者留意了分属三大联盟的上海三所高校的招生信息。同济自主选拔方案中,有一句话引人关注:“对自主选拔中表现特别优异或突出的自主选拔对象,经我校招生领导小组批准,可破格降至当地相应科目第一批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下录取。”
无独有偶,清华大学近日宣布,将招收“某些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就是通常所说的偏才、怪才。清华招办负责人强调,对这部分学生,不排除降到一本线录取甚至突破一本线破格录取的情况。
1929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招生时爆出一条新闻:一位数学只考了15分的考生被破格录取了,这个人就是钱钟书。当清华、同济发布其自主选拔录取方案后,人们是否可期待,中国高校的自主招生,将不再以“分数论英雄”?
1 乍看很热闹 实质还是“考”
最近一个月,各种各样的自主招生信息闹得沸沸扬扬,各种各样的评论甚嚣尘上。信息虽多,但考生家长们一看之下,都说:“还不仍是一个‘考’字?还不是要分数说话?”
细看各校的自主招生方案,大多雷同:先是要参加联考,由分数决定是否进入下轮;进入下一轮,获得自主招生认定资格,得到的“待遇”是高考加分;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人人要高考过关,基本的条件是,要过一本线。
在松江二中就读的高三女生小于同学告诉记者:“这样自主招生考试形同虚设,因为,如果只有高考,该考上那些名校的还是那些高分考生。有了自主招生,还是那些学生去考试,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多了一份保险,不必再害怕高考时意外落马而已。”
一位高中老师坦言:现有的高校自主招生联考,不过是另一形式的“高考”,不会改变应试教育,毕竟,只有分数高的学生才能获得自主招生资格,而且,学生是否最终受益于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还要看高考成绩。如果说,以前是“一考定终生”的话,有了自主招生,无非是“考两次、三次定终生”罢了。
2 全才受青睐 改革没新意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若玲认为,现在的自主招生,与发现偏才、怪才、特色人才的愿望相去甚远,因为招来的仍基本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成绩优秀的“全才”即使没有自主招生来降低分数门槛,大多也能顺利迈进高等学府,徘徊于大学高墙外的,常常是那些无法跨越传统分数线障碍的“偏才”、“怪才”们,他们纵然有值得培养的资质或智能,也无法真正进入自主招生的范畴。
著名教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则认为,大学真要推进多样化人才培养,必须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不应该是改革到头来,关注的还是那群高分学生,依旧引导所有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
无论是“联盟”也好,联考也罢,当前中国高校的自主招生与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当中国的校长们还在热衷于结盟、“掐尖”、抢“状元”时,英国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全球高校排行榜显示,中国内地一些所谓名校在全球排名呈下降走势,北大、清华在亚洲的排名已退出十强之外。(记者 张炯强)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尚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