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即将来临,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就教育系统切实加强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工作提出八个“不准”。根据通知,各地各校不准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和礼金等。元旦春节来临之际,这一“不收礼”的通知,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纠结
送不送礼费思量
元旦春节来临之际,到底要不要给老师送礼?……每每节日来临,类似的疑问困扰着不少家长,更有家长在网上集思广益,发帖交流有关送礼的话题。
一名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人士说,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家长比较热衷于给老师送礼。一种是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较差,比如有的调皮捣蛋,有的成绩不理想,家长们希望通过送礼,老师能够多关照一下自己的孩子。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家长们希望老师给自己的孩子多一些特殊的“待遇”,比如发言、上台表演、当班干部等机会。
一名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学生家长感慨,很怀念以前上学时的师生关系,逢年过节同学们都会去看老师,可能只是带一点水果、一本挂历,但是老师很开心,学生也很高兴。她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有这样的教育氛围。
“有时间多关心一下孩子比啥都强。”南宁市星湖小学一名老师说,家长如果真的关心自己的孩子,应该把给老师送礼的钱给孩子买几本好书看看,用给老师买礼物的工夫去陪陪孩子。但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家长主动送礼,你不收礼他(她)还三番四次地找你,生怕没送到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期盼
通知能给送礼“降温”
正当家长们寻思着送礼问题时,教育部日前下发的一纸通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知要求,各地各校不准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或其他财物。通知指出,各级教育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能,对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要严处,对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领导将被追责。
听说教育部下发“不收礼”通知,原本寻思着春节给老师送礼的覃女士,这时变得有些犹豫起来。“送的话,怕老师不敢收,自己也尴尬;不送又怕别的家长会送,自己面子上过不去。”覃女士最终决定,再等一段时间,看看其他家长的“动静”。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这样一份节前“不收礼”的通知,虽然有的家长感到为难,但大多数家长都认为“非常及时”、“很有必要”。家长梁女士说,每年的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是家长们送礼的高峰期,教育部在春节前下发“不收礼”的通知,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
“可能会给‘送礼’降降温吧。”一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他孩子班上的家长们,一起凑钱给老师送了DVD影碟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当时碰巧遇上有关部门下发了类似“不收礼”的通知,后来老师们把礼物都退还给了家长。教育部此次在节前下发通知,大多数老师应该不敢顶风收礼,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住收礼之风。
质疑
通知是否标本兼治
对于这份节前“不收礼”通知,不少人在表示欢迎的同时,也对它能否产生实际效果提出了质疑。“规定是明的,操作是暗的。”家长于女士说,谁会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去送礼,如果当事人都不说,那这份“不收礼”通知就成了一纸空文。
“年年都提醒,逢节便通知,但基本治标不治本。”南宁市某中学老师说,每逢节假日,有关部门就忙着“通知”,但是却很少见有关部门检查通知的执行情况。节假日成为送礼的“高发期”却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一名业内人士认为,八个“不准”中提到的“高消费娱乐活动”、“高级宾馆”、“巧立名目突击花钱”、“不必要的开支”、“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活动”、“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等词语,都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在执行过程中不具有很实在的参考价值。
这名人士认为,要让八个“不准”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关键还得靠有关部门制定更多实施细则。这项工作做得好,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好事;做得不好,就成了形式,成了表面工作。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广西目前尚没有接到八个“不准”的通知,但近年来广西一直在教育系统强调廉洁纪律的要求,教育部门将加强相关的管理和监督。 (南国早报记者刘琼)
相关链接
八个“不准”
一、不准用公款搞相互送礼、相互宴请、游山玩水、出国(境)旅游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也不得接受其他单位和个人邀请的高消费娱乐活动。
二、不准到高级宾馆举办茶话会、联欢会等节日庆典和拜年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发放贵重礼品和纪念品。
三、不准巧立名目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和实物;严格控制年终各项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削减不必要的开支。
四、不准以各种名义向下属单位转嫁、摊派和报销费用。
五、不准违反规定收受和赠送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上、下级单位和个人)的礼品、礼金、干股、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
六、不准违反规定在经济实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中兼职或兼职取酬,以及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七、不准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或其他财物。
八、不准违反规定从事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活动,也不得向学生索要或暗示索要财物。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尚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