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萧梅和丈夫在贵阳工作,他们的儿子刚刚3岁,已经开始上英语培训班和书法兴趣班,明年准备报美术班。“3岁是早期大脑发育和快速学习的最佳时期,我身边很多家长都让孩子参加培训班,我不能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萧梅说。
中国的很多年轻家长都抱着萧梅这样的心态:他们想让孩子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是面对应试教育体制,谁都害怕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业。于是,父母不知不觉地竞相给孩子在课业上“加压”,反而不能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家庭教育。
专家指出,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短板”均与教育体制和社会大环境有关,政府、学校和家庭必须尽快达成共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变浮躁的心态,推动建设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公民的教育机制。
成长于社会转型期中国的“70后”和“80后”们,被称为“蜜罐里泡大的一代”,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强调个性、自我、独立。如今,这些子女受教育的方式正遭受质疑。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张继波说,家长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质量。“70后”“80后”虽然经济实力强,但受制于自身、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对子女的教育存在着“智力上支持,人格上无力”“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
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相关机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的分析报告显示,虽然大多数留守儿童家长至少每周能与孩子联系一次,但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不足的现象仍很突出。
“在中国农村,以及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的城市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边缘化甚至缺位。”张继波说。
同时,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让儿童身心俱疲,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据2009年北京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蓝皮书称,北京小学生的日均课后作业量偏大,睡眠时间不足,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10小时睡眠标准。
张继波认为,现在的儿童与他们的父母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这些孩子处于家庭“财富漏斗”最下端,可以轻易获得最多的财富资源,这容易让他们不太懂得奋斗和珍惜;而儿童获取信息的渠道,从过去的“自上而下”转变为“四面八方”,这意味着家庭教育的难度正在增大。
近年来,加快家庭教育立法的呼声日渐高涨。今年7月,中国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多处涉及家长、家庭和家庭教育,明确提出在十年内“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
来自全国妇联的消息说,中国22个省区市有家庭教育工作经费,不少省份把家庭教育写入当地“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积极探索健康的教育机制。今年10月,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网站在南京开通,该网站与各地家长网校实现了链接。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日前在北京成立,该基金会旨在通过社会倡导、募集资金、教育培训、救助资助、开发服务等方式,支持中国学前教育、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等。 (记者李惊亚)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