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网络新词”生生不息 “中式英语”大行其道?(2)

2011年01月10日 14:1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汉拼”、“英译”,各执一端

  机构名称、人名、景点、场馆、高速公路以外的街道、站点,除了标志,它还是一种文化的含义,一种主权的含义在内,这样的地方只能使用我们自己通用的语言文字。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形是,应该使用汉语拼音的地方现在没有使用汉语拼音,不少城市地名的标志上出现中英文混杂的情况。一些街道,用汉语拼音来界定它的专名,通名用的是英文。比如大街用的不是汉语拼音的“大街”,而是用street。在中文里,没street。

  这至少说明,在地名是用汉语拼音拼写还是用英文翻译这一问题上,人们还存在争议。

  支持“英译”的表示,用汉语拼音拼写地名标志是中国人用不着、外国人看不懂,达不到指示地名的效果。

  支持“汉拼”的认为,采用外文拼写,只能满足会该种外文的外国人需要,这是中国的语言文字主权问题,“国际化”不等于外文化。

  虽然英语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但调查发现,在一些官方语言非英语的发达国家,其地名标志很少或没有使用英语标注。国家语委副主任王登峰表示,公共领域的外文使用与是否是国际化城市并没有直接联系。

  “中式英语”,有无前途

  以往,中国人对待“中式英语”是一种否定的态度。然而近年,随着“中式英语”“墙内开花墙外香”,西方人的解读和追捧无疑影响了一部分中国人对“中式英语”原有的情结,开始挖掘其积极的一面。

  2009年,某网站发起了“2009十大中式英语榜”。逾七成网友对中式英语投赞成票,并认为“中国式英文既有趣又被大家口耳相传,说不定有一天,老外也这样说呢!”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荣登榜首,成为网民心中中最富汉语韵味的中式英语。其他如:“Horse horse tiger tiger”(马马虎虎),“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因保留了汉语的押韵、简洁而被网民认可。

  不可否认,“中式英语”给中西语言文化交流造成诸多障碍,但它也为英语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打开了一扇窗,并将更多的中国语言文化元素注入世界多元文化之中。

  学者李宇明认为,有无可能把Chinese English 发展起来,并考虑怎样利用它往英语这一‘国际语’中灌注本民族的成分,以使英语更便于表达中华文化。

  本报记者 靳晓燕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