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批评大学“创富榜”沾染铜臭,这显然有点过度解读。校友只要是合法经营、文明创富,就应该被母校引以为傲。不过,在财大气粗的校友面前,在万人仰望“财富榜单”的时代,大学尤其需要保持淡定,不要忘了学术是大学的立身之本
中国校友会网推出的20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日前揭晓,在该榜的各类子榜单中,大学“创富榜”广受关注。结果显示,在1999~2010年各类富豪榜上榜的亿万富豪中,出自北大者最多,达79人,连续3年领先中国“造富摇篮”;此外,清华大学造就了70位亿万富豪,浙江大学造就了66位,跻身三甲。(1月18日《法制晚报》)
据此,有人批评这个榜单沾染铜臭,让大学精神再度蒙尘,甚至以此作为大学堕落的又一标志。这显然有点过度解读。作为众多大学排行榜中的一个,这个榜单虽难免争议却也不乏可取之处。它的标准是否科学另说,但主要标准都是高校的学术水平、科学贡献力、人才培养情况。所谓“创富榜”,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状况,与此相关的还有院士榜、政界杰出人才榜等,只是这个“创富榜”被过度关注放大了而已。
大学毕业生里富豪多,虽不能说全赖大学的培养之功,但对大学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是合法经营、文明创富,就应该被母校引以为傲。如果富豪校友愿意回馈母校,慷慨捐赠,那更是大学和后来学生之福。世界一流高校的经验证明,校友资源,对一所大学的良性运营也非常重要。
不过,从公众对“造富榜”的格外关注,也可以反映一个社会对成功的评价标准和追求何种价值,也反映出公众对大学的定位和期待。在长期的官本位社会,知识和教育,主要作为人的晋身之阶,衡量成功的标准是科举成功、是加官晋爵。在此之外,我们比较缺乏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缺少纯粹爱智慧的求知传统。而这正是所谓大学精神的核心。近年来,官本位残余犹在,对财富的追求又渐居上风,并且,二者还有合流之势。这股风气,象牙塔内的大学也不能免俗。
以前,民间评价某大学,喜欢攀比她培养了多少政治人物和高官。可能出政治家的几率太低,离普通人也太远,现在的标准就变成了培养多少亿万富豪。事实上,在很多大学里,也常见各种富人招摇过市,大学向富豪频抛媚眼。政商一体的官员如王益之流,频频成为高校的座上宾,被大学引以为骄傲。这也是人们痛心大学精神沉沦的主要背景。
由此,让人想起一百年前的老北大。在蔡元培先生掌校之前,北大虽然名满天下,却是个声名狼藉的“官二代”聚集地。那时的北大,学生无心向学,整日赌博、抽烟、逛八大胡同,上大学只是升官发财的一个台阶。很多人劝蔡元培不要趟这浑水,免得毁了一世清名。但蔡元培知难而上,为此,才有了后来的革故鼎新,开创现代大学教育新局面。在蔡元培看来,大学就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责,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阶梯”。秉持这种思想,他延揽新旧人才,大力发展基础理论学科,弱化甚至取消工科、商科。因此,自蔡元培以来,北大都有不培养商人之说。这并非歧视工商学科和实用之学,只是大学分工有不同,一个社会,总要有一部分人去追求纯粹的学术和思想。
基础学科为主的大学,不以培养商人和工匠为目标,但学生走出校园,未必不会成为成功的商人,或者依靠技术创新成为大富豪,也不妨碍人们对创富者的尊敬。只是,在财大气粗的校友面前,在万人仰望“财富榜单”的时代,大学尤其需要保持淡定,不要忘了学术是大学的立身之本。至少对自己的校友要一视同仁,千万不能太势利。
丁永勋(本报评论员)
“造富排行榜”可以有,大学却需淡定
--------------------------------------------------------------------------------
( 2011-01-1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声音
相关文章:
“造富排行榜”可以有,大学却需淡定
--------------------------------------------------------------------------------
( 2011-01-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声音
有人批评大学“创富榜”沾染铜臭,这显然有点过度解读。校友只要是合法经营、文明创富,就应该被母校引以为傲。不过,在财大气粗的校友面前,在万人仰望“财富榜单”的时代,大学尤其需要保持淡定,不要忘了学术是大学的立身之本
中国校友会网推出的20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日前揭晓,在该榜的各类子榜单中,大学“创富榜”广受关注。结果显示,在1999~2010年各类富豪榜上榜的亿万富豪中,出自北大者最多,达79人,连续3年领先中国“造富摇篮”;此外,清华大学造就了70位亿万富豪,浙江大学造就了66位,跻身三甲。(1月18日《法制晚报》)
据此,有人批评这个榜单沾染铜臭,让大学精神再度蒙尘,甚至以此作为大学堕落的又一标志。这显然有点过度解读。作为众多大学排行榜中的一个,这个榜单虽难免争议却也不乏可取之处。它的标准是否科学另说,但主要标准都是高校的学术水平、科学贡献力、人才培养情况。所谓“创富榜”,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状况,与此相关的还有院士榜、政界杰出人才榜等,只是这个“创富榜”被过度关注放大了而已。
大学毕业生里富豪多,虽不能说全赖大学的培养之功,但对大学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是合法经营、文明创富,就应该被母校引以为傲。如果富豪校友愿意回馈母校,慷慨捐赠,那更是大学和后来学生之福。世界一流高校的经验证明,校友资源,对一所大学的良性运营也非常重要。
不过,从公众对“造富榜”的格外关注,也可以反映一个社会对成功的评价标准和追求何种价值,也反映出公众对大学的定位和期待。在长期的官本位社会,知识和教育,主要作为人的晋身之阶,衡量成功的标准是科举成功、是加官晋爵。在此之外,我们比较缺乏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缺少纯粹爱智慧的求知传统。而这正是所谓大学精神的核心。近年来,官本位残余犹在,对财富的追求又渐居上风,并且,二者还有合流之势。这股风气,象牙塔内的大学也不能免俗。
以前,民间评价某大学,喜欢攀比她培养了多少政治人物和高官。可能出政治家的几率太低,离普通人也太远,现在的标准就变成了培养多少亿万富豪。事实上,在很多大学里,也常见各种富人招摇过市,大学向富豪频抛媚眼。政商一体的官员如王益之流,频频成为高校的座上宾,被大学引以为骄傲。这也是人们痛心大学精神沉沦的主要背景。
由此,让人想起一百年前的老北大。在蔡元培先生掌校之前,北大虽然名满天下,却是个声名狼藉的“官二代”聚集地。那时的北大,学生无心向学,整日赌博、抽烟、逛八大胡同,上大学只是升官发财的一个台阶。很多人劝蔡元培不要趟这浑水,免得毁了一世清名。但蔡元培知难而上,为此,才有了后来的革故鼎新,开创现代大学教育新局面。在蔡元培看来,大学就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责,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阶梯”。秉持这种思想,他延揽新旧人才,大力发展基础理论学科,弱化甚至取消工科、商科。因此,自蔡元培以来,北大都有不培养商人之说。这并非歧视工商学科和实用之学,只是大学分工有不同,一个社会,总要有一部分人去追求纯粹的学术和思想。
基础学科为主的大学,不以培养商人和工匠为目标,但学生走出校园,未必不会成为成功的商人,或者依靠技术创新成为大富豪,也不妨碍人们对创富者的尊敬。只是,在财大气粗的校友面前,在万人仰望“财富榜单”的时代,大学尤其需要保持淡定,不要忘了学术是大学的立身之本。至少对自己的校友要一视同仁,千万不能太势利。
丁永勋(本报评论员)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