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代表联名提议“放开在京高考”
建议“非京籍学生在京取得中学六年学籍,父母一方连续六年在京缴社保、个税,可在京高考”
本报讯 (记者汤旸)针对目前非京籍学生在京不能参加高考的现状,北京市人大代表朱丽俐等13人联名提交议案,建议放开“准入”门槛,比如在京居住并取得中学六年学籍的非京籍全日制在校生,期间父母一方连续六年以上在京缴纳社保和个税的考生,可在京高考。
建议 分步骤放开非京籍高考
朱丽俐介绍,根据2010年的统计,在京居住半年以上非京籍登记人口有726.4万人,大部分人都不会再回到原籍,他们已是北京的新市民,在北京工作、生活、纳税,为北京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根据现有依附于户籍的教育体制,他们的子女不能在京读高中、考大学,要么成为留守儿童,从小和父母分开;要么在北京读到初中以后,再回到原籍,面临教材不一、考试方式不一等许多问题。
据朱丽俐了解,已有部分新市民共同发出呼吁,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在北京接受平等的教育,他们已经连续6个月向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递交建议,媒体对此也作了广泛报道,此问题已经不可回避。
因此,代表们建议,为了给孩子平等的读书机会,建议北京市政府尽快出台政策,分步骤开放非北京户籍居民在北京读高中和考大学的机会。
方案 非京籍高考设限制条件
谈到具体的方案,朱丽俐说,考虑到教育资源的配置,建议逐渐放开:所有在北京居住并且取得小学六年完整学籍的非京籍全日制在校生,期间父母一方连续六年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的考生,拥有在京参加中考的权利。所有在北京居住并且取得中学六年学籍的非京籍全日制在校生,期间父母一方连续六年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的考生,拥有在京参加高考的权利。
是否满足在京参加中高考的条件,可以以学籍记录为准,也可以参照学生父母的居住证、暂住证等文件。
调查 调查统计非京籍学生数量
此外,应尽快对非北京市户籍居民子女数量及就读年级做调查统计,假定允许非北京户籍居民在北京参加高考的情况下,统计分析将会有多少孩子随父母来北京上学,根据分析结果增加北京市教育资源,以满足教育需求。
根据非京籍符合在北京参加高考的人数,相应增加在京招生计划,避免对北京考生造成冲击。
声音
“放开影响北京孩子升学率”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表示,他不赞同非北京户籍居民子女参加北京地区中考和高考,“北京这些资源是靠老百姓税源支持加以保证的,他们应享受的利益为什么要受到影响。”吴甡说,首先从升学率讲,目前北京孩子中10个高考的学生中6个能被录取,如果加上非北京户籍居民子女,高考学生数有可能增加到15个,“15个人里也录取6个,北京孩子的升学率肯定会受到影响。”
但对于代表提出缴纳一定税收则可享受在京中、高考的建议,吴甡表示,也能接受,“但前提必须是孩子在北京上完一轮学,且家长缴纳的税收年限,跟孩子上学时间成正比。” 本报记者 杜丁
他山之石
上海 持引进人才居住证可高考
朱丽俐介绍,2010年,上海规定了非沪籍外地考生在沪高考的条件。上海市教委规定:持引进人才上海居住证(有效期1年及以上,且2010年6月7日仍在有效期内)人员子女可以参加高考,持符合市教委报考条件的引进人才居住证者子女和本市户籍考生一样填报志愿。对招生高校而言,由上海投档的考生都为上海生源。
广东 持居住证3年可高考
在广东,持《广东省居住证》有效期在3年及以上的、有固定职业和住所的人员,其子女入读小学、初中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若其子女可参加当地的中考,就读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
此外,持有《广东省居住证》有效期在3年及以上的境内人员子女,在广东省就读高中并毕业,可在居住地报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对话
“外地孩子升学难让人辛酸”
朱丽俐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新京报:为什么会想到提交这个议案?
朱丽俐:我是替一些在京工作、非北京户籍的父母转交的。
新京报:你跟他们认识?
朱丽俐:不认识,他们知道我是人大代表后找到了我,希望我能把他们的想法转达到人代会上。
新京报:做这件事是怎么考虑的?
朱丽俐:为这事,我跟他们座谈了好几次,看着一些家长因为激动而掉眼泪。一位家长告诉我,学校搞“一老一小”保障,但外地孩子不能享受,他孩子回家后跟父母说,“咱外地孩子不生病”,听了让人辛酸。
新京报:此次议案是你一人提交的吗?
朱丽俐:不是,一共13个代表联名提交的。我当时找这些代表签名时,大家都签了。因为提交的这个议案是经过长时间调研的,不是心血来潮,方案合情合理,其他代表也都认同。 本报记者 杜丁
个案
在京高考无望 踏上回乡路
尽管拥有北京学籍,也是今年的应届高三毕业生,但焦女士的孩子还是难以在京报名高考,因为孩子的户口在山东。
去年12月高考报名那几天,焦女士瞒着女儿,用其学籍号码尝试在北京教育考试院的“高考网上报名系统”试了几次,但每当输入孩子的学籍号码,系统就会报错。
难点1 “绿卡族”止步高考
焦女士是“绿卡族”,在众多非京籍孩子家长中,她已算是少数幸运分子。因为她的“绿卡”身份,她的女儿中考时并未受到太多限制,可以与其他北京户籍学生一样,自由报考想上的学校。就这样,孩子最终考入了通州区一所普通高中,因为理科成绩突出,孩子一直排在该年级前10名。
但“绿卡族”可享的升学待遇,目前也就止步于中考。孩子到哪里高考,一直是焦女士的“心病”。在寻求解决之道的几年中,焦女士在网上认识了一群与自己有着类似困惑的家长,这些人如今已形成了自己的群落,经常彼此交流。
难点2 回乡备考无人照料
焦女士说,与很多“绿卡”家庭一样,他们也面临回不去的难题。她说,从1999年来京后,他们夫妇已在京购置了房产,两人的事业也都在北京。“山东老家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除了孩子的姑姑。”焦女士说,之所以迟迟不送孩子回老家,还是担心孩子在老家无人照料,而她若是陪孩子回去,在京的工作就要泡汤。
就这样一直纠结着,孩子已升入了高三。她只能陪着孩子回山东,报名高考。报名只是第一步,之后孩子和她还要在北京和山东往返数次,才能把手续办完。
难点3 北京与山东教材不同
焦女士说,由于北京与山东的教学安排不同,孩子在山东报名后,还要再次返京参加会考。“1月16日,我们开车刚把孩子送回山东。”焦女士说,由于家中没人照顾,她托人找了一所寄宿中学,路费、打点关系、准备孩子生活用品等,花了近1万元。
现在最让她烦心的还是教材,“女儿从北京带回去的教材全不能用,要找齐当地的教材又特费劲。”
“我并不想说我为北京做了多大贡献,我每月交税,但也就二三百元。我只是希望通过努力,在北京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焦女士说,无论北京人,还是外地人,大家都是国家的孩子,“为人父母,如果生了几个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应该尽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家庭如此,国家也应该多想想。” 本报记者 王佳琳
链接
在京升学政策声音
●2010年4月
“小升初”享同城待遇
北京市出台“小升初”政策,市教委首次提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和京籍学生一样,按照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接受义务教育。“同城待遇”问题,成为北京义务教育阶段的着力点。很多在京就读的外地学生,上初中不用再苦恼。
●2010年7月
万名家长呼吁放开高考
北京万名外地学生家长签名《呼吁书》,多次送至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建议北京出台临时措施,允许外地考生在京报名,参加2011年高考。
●2010年10月13日
随迁子女拟可上高中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公布。《纲要》提出“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
●2010年12月8日
随迁子女在京高考要试点
教育部公布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解决择校问题的试点地区,北京地区被纳入其中。
北京共参与4项制度的试点,其中包括“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探索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
●2010年12月16日
北京高考政策不变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说,教育部规定高考以户籍为主要报名地点,北京市目前仍按照这一政策来落实安排非京籍学生的高考。
●2010年12月22日
家长再赴教育部信访
数名家长再次携带家长签名到教育部信访办反映问题,信访办有关负责人明确答复,2011年的政策已出台,各地都将按照现有政策落实。
●2011年1月4日
16项教改未提放开高考
北京启动16项“教改”试点,“随迁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未明确提及。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鹏英】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