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班里的孩子来自各个阶层,现在就不同了,好的幼儿园里都是有权有势的家庭的孩子,幼儿园已经开始阶层化了。”在日前召开的政协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侨联南京市委员蔡蓓对“有权的进公办幼儿园,有钱的进私立幼儿园,没钱的进非法幼儿园”这一学前教育怪象深有感触。(1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南京市政协委员蔡蓓对“幼儿园阶层化”作出了通俗的描述:“我们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班里的孩子来自各个阶层”,而现在“好的幼儿园里都是有权有势的家庭的孩子。”隐藏其后的社会事实就是“有权的进公办幼儿园,有钱的进私立幼儿园,没钱的进黑幼儿园”。
客观地说,这是社会阶层分化的逻辑显现,只是这种阶层分化带给公众和社会的是不安乃至恐惧情绪,而非一种自然的分化过程和结果。可以说,幼儿园已演绎成幼儿阶层分化的分水岭,由于金钱和权势的作祟,幼儿教育的日益昂贵和贵族化,使得从幼儿阶段开始孩子就开始“阶层分化”,而其更严重的后果是,给懵懂的孩子纯洁的心灵投下了可能一辈子都难以消除的阴影。而且,在新的社会分层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社会的整合功能较弱的前提下,部分孩子从一开始就可能成为分化和竞争的牺牲品。
现代心理学家发现,人与动物的最大差别之一在于,人对不存在的东西会产生恐惧——而不知这种恐惧从何而来。但是,隐藏在“幼儿园阶层化”背后的醒目事实是民众忧虑情绪的流露,他们恐惧的恰恰是未来。这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危机,更是社会危机和社会发展短板的证明。
“有权的进公办幼儿园,有钱的进私立幼儿园,没钱的进黑幼儿园”表明,在社会阶层结构中,一方面,主导阶层与边缘阶层之间的分野日益清晰,另一方面,主导阶层的边界日益清晰,新的阶层日益走向定型化的过程之中。
“幼儿园阶层化”是起点不平等的现实隐喻。越是处于较高阶层的人就越有可能更上一层楼,即上升到更高的社会阶层;反之,越是处于较低社会阶层的人就越受限制,他们上升到较高的阶层的可能性就越小。当“有权的进公办幼儿园,有钱的进私立幼儿园,没钱的进黑幼儿园”成为社会固化的现象时,我们难道不是能发现同样的逻辑吗?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进入社会时应当有一个基本的平等起点,亦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有平等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的生存权利、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等。一个社会对于社会成员基本权利予以有效的保护,是社会公正的底线要求。但“有权的进公办幼儿园,有钱的进私立幼儿园,没钱的进黑幼儿园”显然背离了这种要求,有损社会公正。
对此,整个社会的担忧是,穷人的孩子从一开始就在社会前进的道路上“掉队”,而这种“掉队”的命运恰恰是公众对社会分化恐惧的表征。正视“幼儿园阶层化”背后的民众“掉队”心理忧虑,是一道待解的社会题。朱四倍(教师)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