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2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去年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2011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将有660万。(1月26日《京华时报》)
仅从就业率数据本身来看,“90.7%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确实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去年,人社部发布的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数字是87%。而如果再将这一就业数据与教育部同期公布的数字相比,其“可观”性无疑将会更加突出。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和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72.2%和68%。
但是,如果我们不囿于表面孤立的数据,进一步深入就业率数据背后的大学生就业实际,又会发现,即使我们毫无怀疑、完全认可“就业率90.7%”的真实客观准确性,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全面现实状况、真实处境,其实也是不值得过分乐观和欣喜的。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就业率90.7%”纵然是事实,也并不能代表大学生对于其就业状况就是真正满意的。麦可思去年发布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211”院校是22%,非“211”本科院校是33%。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主动离职(即俗称的“跳槽”)率甚至高达88%。如此高比例的离职率显然表明,大学毕业生对于自己的第一次就业,其实是普遍严重不满意的——在很大程度上,它仅仅是一种仓促、无奈下的临时性、权宜性就业,相应地,所谓“90.7%”的就业率,事实上也是一个相当不稳固、不牢靠的就业率数字。
何以大学生会对自身就业状况如此严重不满?除了一些人经常责怪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基本事实恐怕正是,在“就业率90.7%”背后,大学生为了实现就业,付出了太多高昂的成本代价。
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的平均求职就业成本已经超过了3400元。再如,“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的成本。据调查,大学生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的比例,接近50%。
而更重要的一项就业成本和代价还有,工资薪水长期徘徊不前、收入过于低微。学者的研究显示,“近年来大学生和农民工的起薪差距在逐渐缩小”,2003至2008年,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保持在每月1500元左右,但农民工的月工资近年来由700元左右跃升至约1200元。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薪酬预期标准不断下降。这方面一个极端例子是,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的现象。
在这种日趋“卑微”的就业期待下,出现“就业率90.7%”,当然不足为奇(毕竟与就业难同时并存的还有各地普遍存在的“用工荒”),但是,如此代价沉重、成本高昂,积郁太多内心不满、挫折感的高就业率,即便达到100%,又有什么值得沾沾自喜的呢?
更何况,就业率的反面是失业率,90.7%的就业率,必然意味着同时存在9.3%的失业率——现在,一般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拥有年龄和知识优势的大学生失业率却高达9.3%,后者两倍于前者,这样的就业率究竟是更可喜呢,还是更可忧? (张贵峰)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