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被科技部公开撤销了其昔日获得的国家科技奖项。(2月10日《北京日报》)
众所周知,近年来,有关学术造假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特别是某些著名学府和著名教授也步入到学术造假行列,使学术造假逐渐由个案变成一种风气,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很多人把学术造假行为归结为造假者的品行不端,有关方面也表示,不能因为少数人的造假行为,就对学术的整体环境产生怀疑。但是,面对造假现象日益严重、造假手段越来越恶劣、造假者的身份越来越“显赫”,以及有关方面对待学术造假问题的纵容,可以确定,学术造假问题的发生,决不仅仅是造假者的品行不端那么简单。
以李连生造假事件为例,这位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其申报的科研项目,虽然存在严重的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学术不端问题,但是,却能够通过层层评审,最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难道仅仅是李连生的个人行为不端吗?为什么没有一个环节发现李连生造假、作弊、侵占他人成果的行为呢?所有参与评审的专家,有没有对李连生申报的成果进行全面的评审和分析呢?而西安交大6名老教授早在2007年底就已经对李连生的造假行为提出了质疑,为什么要等到一年多以后西安交大才对李连生做出处理呢?有关方面则在几年以后才撤销李连生获得的奖项呢?
李连生的造假行为,6名老教授已经列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西安交大和有关方面只需要核对一下就能做重新认定,根本不需要把时间拖得这么长。拖了这么长时间,是否与有关方面和李连生所在学校为了保全“面子”、保住“成果”、保住“荣誉”、保住科研经费有关呢?
很显然,李连生事件的发生,不仅与李的个人品行有关,更与整个学术体制和机制有关,与学术风气有关。据有关媒体报道,在863计划中,领衔的竟然七成都是带“长”的“学官”。虽然带“长”的不一定都没有领导科研的能力,但是,按照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科研人员一旦染上了“官气”,就没有几个再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科研了,更不用说领衔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了。这样研究出来的成果,那些带“长”的领衔者,很容易出现学术造假问题。
正因为如此,对目前出现的学术造假现象,决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造假者的品德不端,而应当更多地从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寻找原因。首先,要改变将科研成果单纯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的局面,建立更加科学、规范、合理的挂钩标准;第二,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不单纯以科研人员的多少、成果的多少来衡量,而要看为国家、社会创造的财富来评价;第三,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尤其要提高科研成果的公开性,在每一级评审中,都进行公示;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应对发现的造假、抄袭、欺诈行为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术造假的问题。(谭浩俊)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尚初】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