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少高校留不住人才,吸引不了人才?”在“人才强省”成为我省发展战略的时候,2月11日下午,在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教育界讨论组,这一问题被频频提出。有省政协委员提出,相对于待遇,“学术官本位”严重,是这一问题的答案。
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尚胜举了一个例子:“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论文自己寄给了南开大学学报,被发表在当期学报的第一篇。”陈尚胜教授说,现在,博士生论文,不经教授推荐,很难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这说明什么?学术风气变了。”
省政协委员、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邓相超直言不讳,高校衙门化、学术官本位现象,已成为人才发展的制约因素。“高校学术论资排辈,获大奖的、能够得到项目资金的很大比例上是有行政职务的。”邓相超说,因此,官本位弊病造成了一个导向,那就是想尽办法当官,当了官,职称有了,资金来了,这一现象在地方院校比较严重。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协委员说,学术官本位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学术机构的官本位化,一些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性质的所谓“委员会”的领导人和成员,一般都是按官位大小、行政级别高低而排列。
“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行政权力对学校控制太多、太死,这几乎成为学术官本位现象的根源,高校没有招生自主权,能不能上新专业、上博士点、硕士点,全部是行政机关说了算。”这位委员说。
一委员认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打破官本位的路径,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这绝不是一句口号。行政权力的高压线在哪里?“政府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记者 徐洁)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