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在录用时需要明确条件、严格标准,但在选拔过程中要拆除不必要的门槛,体现人才选拔的广泛包容性,既体现公平公正,也更能选录到优秀公务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士秋近日表示,今后我国将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力度,到2012年,除部分特殊职位外,中央机关和省级公务员将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2月22日《广州日报》)
有人把这一政策解读为,应届毕业生将无缘报考公务员,其实这并不准确,省级以下,还有大量公务员岗位可供选择。选拔公务员向基层一线倾斜,优先考虑大学生“村官”等群体,是中央一直在宣讲的政策,这一次不过是重申而已。强调基层工作经验,让那些脚踏实地在一线奋斗的人,有了更多上升机会,也能引导部分大学生理性就业,扎根基层,这样的政策导向用心良苦。
不仅如此,向基层一线倾斜,也是对公务员招考现状的纠偏。当前,公务员招考异常火爆,尤其成了大学生眼中的“金饭碗”,考公务员几乎成了毕业班学生的必修课。当然不排除有人一开始就立志要服务人民,但更多的是被这种潮流裹挟,有枣没枣打一竿子。虽然这种出于就业考虑的理性选择无可厚非,但客观上更助长了公务员热,由此还催生了市场庞大的考试辅导产业。甚至有的高校也主动顺应“市场”需求,把公务员考试内容定为必修课,就差把大学办成了考试辅导班。
当然,限制应届生报考公务员,也未必能给公务员热降温。对省级以上公务员岗位来说,非应届只是和学历、年龄一样,增加了一道选拔门槛。这固然可以打消一部分人试试看的念头,却未必能够引导这些人真正扎根基层,况且,这样的门槛,也不是每个岗位都必需的。公务员也分不同种类,技术性很强的普通办事员,不一定都需要基层经验,况且基层也需要留住更多有经验的公务员;掌握决策权的领导干部,当然需要一定基层和一线经验,不过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一般都会有相关要求。很少有人一毕业就当领导干部的,除了个别被“有意识培养”的官二代。
有基层和一线工作经验,作为录用公务员的一条标准,这当然“可以有”。但录用标准不等于选拔门槛,尤其是一些无关的门槛。选拔公务员应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门槛。事实上,以往这样的门槛并不少见,比如,很少有农民被选为公务员,这是身份门槛;有些部门规定只招男性,这是性别门槛,除此之外,还有户籍、学历、年龄、身高等不同的门槛。其实,除非个别特殊岗位,这些门槛与岗位职责并无太大相关性,更不一定都能反映真正能力。这些门槛,不少都有歧视之嫌,也不符合公平公正的要求。
因此,公务员在录用时需要明确条件、严格标准,但在选拔过程中要拆除不必要的门槛,体现人才选拔的广泛包容性,既体现公平公正,也更能选录到优秀公务员。一刀切拒招应届生、农民,凡以身份为“槛”,显然都是不可取的,也并非政策的本意。
不同的公务员岗位,都有相应的录用标准,只要严格遵守标准和程序,并加强考核监督,坚持能上能下,就能够尽量接近公平公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也能使公务员逐渐摆脱“特权”和“优越”的公众印象,回归正常的职业选项。(丁永勋)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尚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