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绘画课大学教师感慨:艺术为何总被“行情”所累

2011年02月23日 11:24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都说上海的艺术市场和文化氛围比北京差了不少。到底差在哪?很多同时在北京和上海呆过的艺术家,或多或少会来上一句:气场问题。

  气场怎么了?

  大学教师张勇,也是一名画家,在上海和北京各有一间工作室。“去北京,我和艺术家朋友见面,大家一块儿聊的是思想界的新动态和未来的艺术梦想;而在上海,同行之间寒暄的话题不外乎钱——现在流行什么画风,什么画能卖大价钱……”

  工作在大学圈的有些上海青年艺术家有一种感觉:城市对于经济的追求,正在压缩着文化和艺术的生存空间。缺了文化,灵性便会随之消弭,创新和创意又从何谈起?

  京沪艺术家的谈资差异

  “科班”出生的张勇,受聘于复旦大学,上一门与绘画史有关的公共课。母亲是上海人,从小在上海学习绘画,这份“根系”似乎最终成了一种羁绊,阻止了他“北漂”的脚步。

  尽管多数时间在沪上大学任教,在上海的工作室作画,但张勇仍时不时地逼着自己去北京混一段时间。按他的说法,北上的目的,最主要是去“透透气,领市面”,否则,“自己哪天沉沦了都不知道。”

  上一回去北京,有位画家力邀张勇出席一个饭局,几个本不认识的艺术家闲聊几句,发现大家都是“文青”。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谈的是文学,诗歌,还有音乐!席间,还有人倡议,大家一起去听一次地下摇滚演唱会。

  张勇立刻有一种找到伙伴的感觉。而在上海,他时常感到孤独。“和这里的一些画家们闲聊,话题总是那么务实,不是谈工作室的租金,就是谈最新拍卖的行情”。在上海的同行圈里,张勇常常被盛赞为“爱好广泛”、“有学问”。

  此话另有深意:张勇喜欢和周围的朋友谈论思想史和文学史,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他的心头所好;但能接他话头、和他能聊得深入些的朋友,着实不多。

  “艺术家不是工匠。对艺术史和思想史都是隔膜的,对整个社会是漠不关心的,能画出什么好作品来?”所幸,大学给了张勇一些安慰。在复旦执教,总有对美学和艺术史感兴趣的学生会主动找这位教公共课的老师聊上几句。很多时候,和学生还有学校的老师聊天,成了他排解“孤独”的方式。

  无孔不入的“经济环境”

  大学课堂,毕竟只是张勇生活的一角。他的更多时间在威海路696号度过。这里曾是威海路“汽配一条街”时代留下的废弃仓库,而眼下,这里已经集纳了70多个创意工坊和艺术家工作室,成了一个艺术家社区。

  工作室,是张勇接触这座城市的窗口。时常有一些收藏家光顾这里,但这些与艺术行业相关的从业者,其实有一个更准确的称谓——投机客。他们的身上,几乎嗅不到任何艺术气息。“如今的收藏家,更喜欢投资一些雅俗共赏、容易出手的画作;而很多画家,也开始刻意逢迎收藏界和拍卖行的口味,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张勇很清楚,好的艺术作品,必然蕴藏先锋意识和原创性。可惜的是,当很多艺术家开始琢磨大众的审美需求,作品的艺术性也就迅速被消解了。

  还有画家朋友来张勇的工作室做客,话题总是绕不开一夜暴富的神话。“某某画家靠着几幅让人看不懂的现代画已经发达了,买了好几套房子。”“那些已经发迹的人,现在过的生活跟娱乐界明星差不多啦”……

  某媒体在谈及上海的文学大环境时认为——“如今,上海或许正在展示其金融实力,但没有什么迹象表明它重拾当年浓厚的文化氛围,也看不出它有健全的阅读文化。北京有舒适的咖啡厅和茶馆让人在某个悠闲的下午安安静静地读书,但在上海很少看到有人沉浸于书本之中——除非是美国最新经济论著的中译本,咖啡厅的交谈话题无外乎股票价格和楼市行情。”

  因租金上涨可能再次漂泊

  “向钱看”的财富效应,还在发酵,张勇没有料到,他的工作室也岌岌可危。

  从地图上看,威海路696号,紧挨着沪上的时尚地标——梅隆泰地区。经过几年的发展,这里已经可以和莫干山路50号相媲美。

  但过于“中心”的位置,势必会导致艺术生存艰难——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勾起了一些人对于租金的垂涎。

  早在今年春节前,这里的艺术家租客们已收到了业主发出的通知,称租约到期之后将不再续约。而张勇告诉记者,过去几年,他们已经收到了好几次类似的通知,后来大多是因为这一地块的开发定位待定以及艺术家和业主的讨价还价,才侥幸扎根至今。但这样的侥幸还能持续多久?

  “我们很喜欢这个地方,租金便宜,现在已经发展得不错。不过,最终可能还是要搬走吧。”一位在威海路696号开设个人工作室的艺术家告诉记者,这里很可能重蹈纽约曼哈顿格林威治村和北京798艺术区当年的覆辙:一开始,合适的地块和廉价的租金吸引了一群贫困的艺术家们。很快,栖居下来的艺术家带来了人气,把普通的社区提升为时尚之地。而此时,业主的商业意识就会觉醒——腾笼换鸟,赶走艺术家,吸引投资者进行纯商业开发。而艺术家们不得不选择再次流浪。

  不过,包括张勇在内,让很多艺术家租客费解的是,已经告别“汽配一条街”的威海路,如今的定位是文化传媒街。按理说,威海路696号具有十足的存在合理性。“如果艺术家都被赶走了,还怎么打造文化一条街呢?”

  有消息称,未来的威海路696号或许会成为静安区的“田子坊”,可能这块用地仍是创意园区,但租金会飞涨,流出的是一批先锋艺术家,入驻的是高档画廊和更具商业味的其他机构。

  威海路696号的一些艺术家,目前还在跟业主积极沟通、作最后的争取;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已经做好了再次流浪的准备。(记者 樊丽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