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少数人游戏的“联考”不公平

2011年02月25日 10:1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9.9%的学生被拒之门外,自主招生其实成了少数精英的游戏,这种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是有问题的。程序的不公平,最终也影响了实质正义。

  2月19日、20日全国数以万计的学子参加了“华约”、“北约”自主招生联考,而第三联盟“卓越同盟”联考将于本周末上演。23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媒体上撰文,批评自主招生不够科学。

  批评自主招生的并非只有柯校长一人,可以说以三大“联盟”为标志的自主招生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改革本来就是为了纠偏,而当公众发现自主招生并没有达到这一目的,甚至在某种程度放大了统一高考、统一招生的“大一统”弊端时,焦虑之情油然而生。

  自主招生联考,仍然壁垒森严,设定了严格的准入门槛,99.9%的学生被拒之门外,自主招生其实成了少数精英的游戏。大多数人的权利得不到承认,应该说这种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是有问题的。作为公共财政拨款的公立大学,理应面向所有的公众开放,给所有人以公平竞争的机会。至于考生是否能够获得入学资格,则是另一码事。至少在理论上,公平的教育机会是不容剥夺的。程序的不公平,最终也影响了实质正义。自主招生联考通过者,可以在统一高考中获得20分的加分,这20分的加分一下就把那些成绩与之相近而因种种非个人原因无法取得自主招生联考资格的学生远远抛离(譬如非重点学校学生、经济困难学生),这种不公让人心痛。

  自主招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学自主招生那些脍炙人口的传说。如国文和英文非常出色的钱钟书数学才考了十几分,最终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臧克家数学吃“鸭蛋”、钱伟长英文得零分,最后都因为国学素养突出,被大学招了进去,成就了一代英才。事实上,今天的自主招生也有这方面的诉求,如“华约”就把“招揽学有所长的优秀学生”作为自主招生的目标。实际操作起来,似乎不是这么回事。

  在社会诚信系统混沌的语境下,不但中学对学生的素质评估容易受到权势左右,可信度不高,连高校本身为避瓜田李下之嫌,也不敢理直气壮行使自主权利。于是,自主招生还是以笔试为主,用分数说话。如果说过去是“一考定终身”,自主招生之后则是“多考定终身”。不论“一考”还是“多考”,本质上考评方法、体系没有改变,结果都是应试教育,而与素质教育无涉。当自主招生异化为“小高考”,一根尺子量人(联考没有具体到专业,只分笼统的文理而已),最终胜出的总是综合成绩的优胜者,不拘一格“录”人才的愿景便成镜花水月。

  鉴于统一高考之苦,公众指望自主招生的多次高考分散高考之痛,结果却发现事情完全不是这样。参加完自主招生联考的考生,还必须参加六月举行的全国统一高考,并且只有在分数入围之后,才有被录取的可能。如此一来,没能获得自主招生联考资格的学生感叹不公平,取得资格的学生也苦不堪言,在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内,要参加两次甚至多次高考,惨烈之情也非外人所能体味。随着自主招生的普及,时下社会上就出现各种针对联考的培训班和数不清的辅导资料,猜题、押题、题海战术,其乱象一点也不亚于统一高考,给学生及家长所造成的困扰可想而知。

  自主招生的大方向应该肯定,其间出现的问题也要重视,否则好端端的制度就难以开花结果。总体上说,自主招生应该朝更公平、更开放、更自主的方向演进,既降低社会成本,又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及培养,而不是相反——固化高考弊端,加剧社会不公,加重考生负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