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河北省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出炉 取消“三好”加分

2011年02月25日 10:36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2011年高考开始,受省级表彰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允许增加分值的项目及分值的调整为:

  1.对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由原来的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改为增加1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2.对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且在报考当年经省专项测试认定合格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由原来的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改为增加1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3.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4.对参加省级体育竞赛获单项前六名或集体项目前三名的主力队员的学生、获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5.省授予“教育世家”称号的教师直系子女报考师范院校的考生、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初检合格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6.获省教育厅等五单位共同表彰的“创业明星”称号的对口考生、全省职业学校技能比赛获一等奖的对口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符合增加分值条件的考生需按规定时间交验相关证明或证书。

  ●同时具备几项增加分值条件的考生,允许增加的分值不能累加,考生只能选择其一。

  ●录取时省教育考试院按考生允许增加的分值增加分数后投档。

  ●招生院校按事先公布的招生章程审查确定是否录取。

  A教育部确定的加分项目及分值

  第一类,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分值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①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且在报考当年经省专项测试认定合格的考生增加20 分;②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增加 10分。

  第二类,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分值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①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②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青年增加10分;③烈士子女增加20分;④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增加10分;⑤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及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增加20分。

  B河北省确定的加分项目及分值

  第一类,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分值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①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省级体育竞赛获单项前六名或集体项目前三名的主力队员且在报考当年经省专项测试认定合格的考生增加20分;②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者(如同一获奖项目有多人合作完成,只取前三名)增加5分。

  第二类,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分值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①省授予“教育世家”称号的教师直系子女报考师范院校的增加20分;②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增加10分;③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5分;④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初检合格学员增加10分;⑤侨眷高知子女增加10分。

  第三类,对口招生除参照执行以上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的对口考生报考对口招生,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分值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①获省教育厅等五单位共同表彰的“创业明星”称号的对口考生增加20分;②全省职业学校技能比赛获一等奖的对口考生增加20分。

  C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

  ●关于优秀回国人员子女,同时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职称人员子女的照顾问题,按教育部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记者 郭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