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可以按照考试市场的冷暖阴晴变化
其实,李煜所遭遇的竞争还不算最激烈的,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重点大学,特长生的录取比例能达到几百比一。
艺术特长生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考生艺术素养的竞争,其实说到底还是应试竞争。
“这几年,学校里的艺术特长生真是多了,可是进来以后真的喜欢艺术的,真的踏踏实实学艺术的比以前少了好多。”首都师范大学一位已经退休的王姓声乐老师说,以前的学生下了课就往琴房跑,练琴、练声,现在的学生下了课就往外跑,忙着去教琴、忙着去赶场。“艺术现在就成了一块‘砖’了,哪儿需要就往哪儿搬,这些孩子根本不是因为喜欢唱歌才唱歌,喜欢弹琴才弹琴,他们就是为了能进大学这个门。”
确实如此,很多家长从小着力培养孩子的特长,但很少有人真正愿意孩子将来从事艺术工作,大多数家长看重的还是“特长”在各级考试中所带来的好处。
蒋晶的儿子已经学了6年钢琴了,这个寒假,蒋晶却给儿子请了一个单簧管老师,“现在是个孩子就学钢琴,将来考大学的时候这个特长就不‘长’了,趁现在孩子还小赶快改个冷门,再苦练几年,省得到时候再改就来不及了。”
特长不按孩子的兴趣而是按照考试市场的冷暖阴晴而变来变去,这样的特长还是真的特长吗?
即使是孩子真的有艺术天赋,在参加特长生测试时家长们也无法摆脱已经习惯了的应试手段。
“选学校的时候其实我们首先想到的还是能上大学,其次才是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郭杰说。于是,以能考上大学为主要目标,家长们一般都是“广撒网”:不管学校适合不适合自己的孩子,也不管专业孩子喜欢不喜欢,只要能报名的就全报上。
一位高校老师曾经对愁眉不展的郭杰说:“其实,特长生就是你们这些人,换了下一个学校还是你们这些人,每个人都为了增加保险系数而盲目地扩大目标学校,你们是在自我增加竞争难度。”
李煜认识的一个家长,一共给孩子报了14个学校,现在已经有12个跟她签了约。
一些老师把考生当成赚钱工具
特长与升学挂了钩,艺术也变得功利起来。
“其实现在学什么都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能找对老师。”几年陪子学琴的经历让蒋晶“道听途说”来了不少特长生考试“真经”。
蒋晶所指的“找对老师”并不是指老师的水平,而是指能找到将来做评委的老师来辅导孩子。“平时教你的老师做测试的评委,能不给你签吗?”
李煜确实碰到了这样的事:几个水平差不多的孩子同时参加测试,结果成功签约的那几个孩子的指导老师就是评委。
其实,这些年为了杜绝特长生及艺术类考生专业测试中的暗箱操作,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比如,测试前的晚上才通知评委,再比如“拉帘”(即器乐测试时,评委老师被挡在帘子后面,只通过听声来打分,杜绝作弊)。但是,在利益驱动下,必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我就知道一个评委,他确实是考试前一天晚上10点才接到通知的,但是还没到10点半,他的电话就会被打爆。总会有人走漏点儿风声的。”李煜说。
“拉帘”也没能达到它本来的目的。
首都师范大学的王姓声乐老师介绍,“拉帘”的形式根本挡不住暗箱操作。以前考生只打点自己相熟的评委,现在“拉帘”了,就打点所有的评委,“考生们把这个叫‘跑圈’。”王老师说。
看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特长生的行列,看着越来越多的“潜规则”,李煜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失落过。”
“现在不少考生和家长把艺术特长当成上大学的捷径,而一些老师把这些孩子当成赚钱的工具,真让我们这些老教师看着痛心呀。”王老师说,“其实哪有什么捷径,任何路,只要想通向成功,都要付出努力。艺术尤其如此。”记者 樊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