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江岸区熊家台社区一栋老旧楼房,17岁的袁杰轻轻推门进屋,奶奶已经睡下了。袁杰帮奶奶捏一捏被子,触碰到奶奶花白的头发,那是奶奶17年含辛茹苦养育她的见证。
17年,奶奶黄桂英用自己并不强壮的身躯,为袁杰撑起一片美丽的天空。
1994年7月,出生刚两个月的小袁杰第一次出现在黄桂英眼前。小袁杰的爸爸说,孩子小,出生就没妈,自己的餐馆生意忙,请街坊黄桂英当保姆,每月支付200元。当时,黄桂英已经63岁了,老伴刚刚离去,孩子的出现正好填补了她生活的孤寂。黄桂英将孩子接回家,当成亲孙女一般呵护。
天热了,小袁杰长痱子,黄桂英每天给孩子洗六七次澡。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她从退休金里省下钱,买牛奶喂养,还天天熬米羹米糊。“其实,孩子爸爸给的200元根本就不够用,就更别提工钱了。”黄奶奶回想起那段岁月时说道。
提起爸爸,在袁杰的印象里,只有一月一次的“讨钱”——她搀着奶奶,到爸爸经营的餐馆去领200元的生活费。然而,即便是这一月一次的见面,随后也没有了。袁杰9岁时,她爸爸的餐馆转让了,人也联系不上。
当黄桂英和别人谈起她爸爸失踪的事情时,小袁杰并不搭理他们。她知道,奶奶一定会养她的。其实她不知道,当时有很多人劝黄桂英扔掉这个非亲非故的“包袱”,但黄桂英说:“孩子这么小,我能把她给谁呢?”
“保姆奶奶”成了真正的奶奶。爸爸失踪后,奶奶更加疼爱袁杰。刚上小学六年级的袁杰,羡慕别的同学有电子辞典,跟奶奶吵着要买。奶奶总说要等几天,几个月后,奶奶终于攒够500元钱,买了这件“奢侈品”。
为了供袁杰读书,奶奶花光了自己的退休金,还经常捡塑料瓶和废纸盒来卖。
因为没有户口等原因,去年春天,正在读初三的袁杰没有参加中考,便退学了。此时,奶奶因为眼疾拖延治疗,双眼失明。袁杰开始外出打工,但学历低无经验,她打工的经历并不好过。
经公安部门特事特办,最近,袁杰的户口终于办下来了,她高兴地理了发,想开始新的生活。
现在,奶奶已经79岁了,身体越来越不好。以前,奶奶是袁杰可以依靠的大树,现在却需要袁杰来照顾。
每周,袁杰会搀扶着奶奶,去药房拿药,祖孙俩走在宁静的小路上,袁杰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谈起对未来的梦想,她说道:“如果可以,我还是想回去读书,这是奶奶最大的梦想,我也想让我和奶奶以后的生活过得更好。”袁杰说。(楚天都市报 记者庞正 刘利鹏 黄珍 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