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混血”大学落地引发“鲶鱼效应”

2011年03月07日 15:1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由华东师范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共同创办的上海纽约大学日前进入正式筹建阶段,将落户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引发各方高度关注。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著名高等学府看好并落户中国,中外合作办学在让中国学生获得更多选择机会的同时,能在多大程度上对正在探索中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启示?中国教育那些饱受诟病的顽疾会否受到“洋大学”的冲击而产生“鲶鱼效应”?国外知名大学的到来会否缩短中国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

  中外合作办学提速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向记者介绍:“从美方角度,创办上海纽约大学是其全球网络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所在中国注册的独立法人高校的教学体制,将更多地带有美国纽约大学的痕迹,同时也将带有明显的中国和上海元素。我们双方合作的基础是培养国际化人才。”

  近年来,多个省市高校都在探索中外合作办学之路。2006年,英国利物浦大学与中国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举办了西交利物浦大学,这是目前中国惟一一所以理、工、管起步,以英语(论坛)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国际大学。2010年8月,该校136位中英两国联合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新鲜出炉”。

  2003年4月,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开展了中外教育合作,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所国际知名高校的中国分校。校区氛围完全参照诺丁汉大学的风格,教学体系也完全同英国本部接轨。

  在即将出现上海纽约大学的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哈佛大学上海中心已经在去年投入运营,这是哈佛在海外设立的7个研究中心中最大的一个。

  目前,不少国内高校表现出国际交流合作的迫切愿望和浓厚兴趣。例如复旦大学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国政治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等陆续建立了合作培养新闻、管理、国际政治等专业人才的计划。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复旦大学设立了中国办事处,旨在联合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本土留学含金量不一

  类似上海纽约大学等中外合作高校的出现,将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颇具吸引力的新选择。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研究生詹慧鹏告诉记者,外国大学在中国设立分校或合作交流机构,确实给从事科研或有志到外国大学深造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而且,现在像英国等地的不少学校学费都涨了将近50%,生活费用不断提高,申请留学的条件也更加严格,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詹慧鹏说,“如果选择中外合作高校,可以节省下一大笔开销。”

  上海海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林聿洲告诉记者,他曾经有申请英国诺丁汉大学宁波分校的想法,“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基本上还会秉承外国高校的教学风格,授课外教通常会占到半数以上,使国内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国外教育氛围。”

  但是,中外合作办学提速,并非意味着学生可轻易实现在国内“留学”。詹慧鹏说:“以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学为例,基本上参照国内高校招生标准录取,有意向的学生要统一参加高考,而非依申请入学。”林聿洲也表示:“一般来说被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录取后,学生还要通过外国高校的一次独立考核,才能到外国高校本部深造。也有不少同学担心合作办学高校的文凭含金量会大打折扣。”

  或推进国内高校改革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怎样改革,成为世人瞩目的话题,专家们普遍表示,“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和经验,将引发“鲶鱼效应”,对高质量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中国并不缺大学,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攀升的今天也不缺大学生,缺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的人才。”俞立中说,“高等学历人才培养的趋同,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明显弊端,中外合作办学将在多元化、多层次人才培养中发挥示范、探索作用。”

  来华的海外名校,不少历史悠久,文脉深厚。“海外高校在课程、专业的设置上、教师的授课理念和风格上,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取经的地方。”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说,“通过观摩交流、学习借鉴,将推动从教学方式到管理模式等全方面的改革。”

  但是,有专家指出,我国目前仍处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初级阶段,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中外合作办学应进一步开放自主招生,才能真正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如果还是按照国内高校的招生体系,那在生源上就会明显受到限制。”

  他举例来说:“报考英国诺丁汉大学在宁波的分校,仍然要通过高考途径而非推荐录取,那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还是会选择出国去本部就读。至于成绩优秀但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既然躲不了高考,那还不如去清华、北大等本土名校。”

  熊丙奇认为,“洋高校来袭”,虽然占领了一部分国内教育市场,但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它将引发“鲶鱼效应”,有力推动高校教育竞争机制的完善,促使高校改革快步前行。“我们应该鼓励国际知名大学来国内办分校,借鉴他们在招生、培养、管理和学位授予等方面的做法,推动国内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