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无疑是在高考之外另辟的 “战场”。如果说前几年的高校自主招生还带点“散兵游勇”的性质,那今年“三大联盟”的“决战江湖”则来势汹汹。随着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历时近一个月的自主招生笔试告一段落,而自主招生为学生们带来的心理“余温”还远未冷却。
“小高考”引发学生“集体焦虑”
2月27日,小程起了个大早,她背着双肩包走进了江南大学在青岛二中设置的自主招生考试考场。随着当天下午最后考试结束铃响,小程结束了自己高考前的所有自主招生考试。自此,近一个月“车轮战”般的自主招生考试尘埃落定。
2月20日,小程曾奔赴济南参加了“北约”联考。在“北约”的13所高校中,她报考了复旦大学。 “也没怎么把复旦的资格当回事,就是去考考试试。”小程对记者表示,“复旦要7门的成绩,当天考全部考完,连着12小时,回来在家整整休息了两天才回学校继续复习备考。 ”
“北约”“华约”“卓越(理工联盟)”……这是考生们对几大名校联考的称呼。 “怎么样,这些名字听上去就有火药味吧?”小程笑着说,“这段时间大家基本都在准备联考的事,班主任都说‘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好像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试比往年都火。 ”
正如小程所说,今年是高校自主招生势头最强的一年,全国约有20万考生分赴各地考点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 80所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中,34所组成了“三大联盟”,主打综合和理工科。有人预言,鉴于所有名校基本都进入了联考,或许明年将出现“财经政法联盟”,届时国内的热点院校均会进入自主招生联考行列。
小程的班主任对记者说:“在一二轮复习之间的时候,学生频繁参加这种自招选拔,大多数学生会产生浮躁跟焦虑的情绪。反而不利于高考的整体复习。 ”
过度包装不如实事求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高三教师对部分学生所提供的推荐材料感到十分为难。“比如说推荐信吧,平日教学工作就十分繁重,哪还有心思亲手写,一般是学生自己写了,老师过目签字。”一名中学管理人员对记者说。“有些学生善于自我包装,写一些言过其实的内容。作为老师,我们把关过严就可能影响孩子前途,过松又觉得有些实在是说不过去。 ”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特质发展特点,只要把孩子的突出点写出来,举出的事例真实可信,这样的推荐信其实更符合自主招生的初衷。 ”一位高三班主任说。“还有一些推荐信有不少的大话空话,其实没什么必要。 ”
“各种证书在推荐材料里更显得泛滥。各种竞赛比赛的证书很多,职务也很多,可是很少见社会服务经历。 ”某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说,“在国外的大学推荐制度中,社会服务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这考察学生的公共意识。 ”
奔波联考,希望or负担?
“从去年11月底就开始各种宣传了。 ”一位在某重点高中担任班主任的赵老师说,“今年不仅是大学普遍出招早,很多课外辅导机构也打着自主招生的名义推出了各种专门培训班。 ”
赵老师表示,现在有些刚上高一的学生就开始跑来咨询各种关于自主招生的问题。 “本届前有北大校长推荐,后有全国三大自招联盟,自主招生在社会上的关注程度一路高涨。高三家长们也是格外热情,想着让学校多推荐自己的孩子去几个大学。 ”
“比别人早点准备,不就多些机会么。 ”一位高三家长孙先生说,“孩子这几个月来为了搜集材料,写推荐信,参加考试耗费了不少精力,但是别的孩子也在这样做啊,我们怎么能落在后面呢?”孙先生同时表示,如果孩子入围面试,他还准备给孩子报名专门的面试辅导班。
记者从相关机构的网站了解到,在青岛,为期一天的“面试包过辅导班”包含6小时的串讲和2.5小时的单独辅导,报价已经达到了每人2800元。而奔赴外地“赶考”的住宿、餐饮等费用也不是小数目。
另外,诸多自主招生考试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和秩序。“有不少家长和学生跑来咨询自招选拔考试的题型,一方面,自招题目各不相同,即使是联盟之后也很难说不再变化。另一方面,现在看来,自招题目偏难偏怪已经超出了高中教学程度,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不可能专项训练自招考试。 ”赵老师说,“不过,教育改革背景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个性发展需要,学校对老师教育教学的要求也在悄悄变化。希望老师可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
联考过后,心理建设必不可少
二月忙推荐信和考试,三月忙面试,四月揭晓结果……等到忙完一系列的考试,离高考已不到两个月,3月2日晚,复旦自主招生“千分考”的率先发榜,也令众多备考的学生陷入了新一轮焦虑。
“其他学校还会陆续发榜,这感觉和高考没什么两样,”某高中学生小丁告诉记者,虽然班里获得考试名额的学生只有几个人,但这种备考之前的焦虑情绪已经蔓延到班里大部分人身上。许多老师纷纷表示,自主招生虽然看上去是给了孩子另一个机会,事实上却浪费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备考,也打乱了复习节奏。很多高校的录取率仅在8%-10%,自主招生过后,为未通过考试的学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情绪影响。
有专家称,自主招生的本意是让在某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或独特的创新意识,但综合成绩稍逊的学生有条进入优秀大学的相关专业深造,而目前看来,学生和家长仅是将自主招生看做是一条进入名牌大学的“捷径”,让自主招生成为了一场“小高考”有违设立的本来意图。(记者 乔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