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
有侵犯隐私之嫌
恋爱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隐私的事情了。即使行动不便时,你可以找个人替你洗澡,但是绝不能找人替你恋爱。
但如果恋爱的时候,要对方填下恋爱对象的详细姓名、地址、籍贯,回答“恋爱对象是否为本省”、“恋爱对象是否为本校”、“恋爱对象是否为本院”、“是否需要帮助”等内容,是否会很崩溃,感觉像遇到了《武林外传》里的“一根筋”捕快燕小六,死活要你说出家里有几亩地,地里有几头牛……
恋爱的时候,人们甚至需要回眸一笑的偶然邂逅,需要与陌生人不期而遇的心灵悸动,这才是爱情的魅力所在。硬生生填一个表,首先把恋爱的气氛破坏了,像时时刻刻有人在监视;其次,也严重侵犯了对方的隐私。
任何人,都有与自己喜欢的人恋爱的自由,当然也没必要告诉谁,通知谁。愿意说,是人家的自由;不愿意说也是自由,强迫人家说,恋人到底是谁,在哪儿,这就有点强人所难。而若有人心怀不轨拿到了这张表格,也不乏拿着这些信息招摇撞骗,进行不法活动的可能。
如果学校真的采用了“恋爱实名制”,那就是在规避责任。所谓“谁恋爱,谁登记;谁表白,谁负责”就是在把学校的责任撇清,好像有了恋爱实名制,有人为情所困,自杀、得病都与学校无关。岂不知,学校无论怎样撇清都不会逃脱这种间接干系。
学校并不是托管机构,而是授业解惑、启蒙智慧、开启民智之地。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时,他可能并不是一个在心智上成熟的个体,在学校里可能会遭遇挫折、心情抑郁,对于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是需要学校的教化来滋润学生的心灵,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怎能忘记自己的教化功能,而一味地把学生往外推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本不应该是教育的态度。这样的大学,怎么能培养出遇到事情勇于承担,具有精神独立、责任精神的合格公民呢?陈媛媛
教育的单相思
一名学生失恋做出极端举动,而对其他学生“刨根究底”,以除“后患”,看似积极应对,实则急来抱佛脚,是十足的管理“单相思”。
最起码,一旦实行“恋爱实名登记”,未必能落到实处。虽说这次的表格设置得很详细,虽然表尾要签上本人姓名,但在恋爱很隐私、交流很隐秘的背景下,纵使学生的“尊姓大名”在表上赫然呈现,谁又能保证其所填各项皆发自肺腑,实话实说?同时,如果有人嫌麻烦,干脆直接在“是否恋爱”一栏中填“否”,如此一“否”之下,学校又拿他如何?还能“实名登记”到何有用信息?
退一步讲,即便学生填表很“真诚”,“坦白”很给力,但此一个“实名”之下,就能让“恋爱观教育”得到加强?让“极端事件”得到消失?当然不可能。因为青年学生恋爱不同于乘客购票,更不等同于公众上网。青春期情感的复杂性,大学生个性特点的多样性,使得在对他们思想引导、情感疏通上,增加了许多难度,设置了许多未知因素。而这,仅凭一个“实名”登记式的“情况”摸排,远不能解决问题。
加强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积极预防极端事件发生,与其“实名登记”,不如认认真真做些诸如沟通、交流的实事。不然,任何管理上的“一厢情愿”,都将于事无补,甚至适得其反。张兰军
评判
应该看到背后的善意
所谓的“恋爱实名制”不过是一种“标题党”而已,而很多批评者只是看到了“实名”二字,就觉得这是一种管制性措施。难道“实名制”就不能有正面的积极的东西?
如果学校能够对学生的恋爱情况有个大体的掌握,就能够做到提前介入,未雨绸缪,把感情挫折给当事大学生带来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在这项被称为“恋爱实名制”的举措中,学校的目的正在于此。
即使它被称为是“恋爱实名制”,但是其背后也是充满善意的,而福州大学的学生们显然也理解了这份善意,大多数学生都觉得这是为了自己好,所以对于学校的调查也很配合。作为旁观者,我们也理应多些对学校良苦用心的理解,不要见了“实名制”就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种权力的管制和对权利的剥夺。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