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七旬老教师自制废品发明 进校园义务讲科普

2011年03月14日 14:43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塑料瓶、水管子等人们眼中的废品,稍做加工就变成了“神舟飞船”、“嫦娥卫星”。背着自己的“小发明”,连日来,78岁的陈祖骥穿梭于岛城十余所校园,引来粉丝成群。四年来,从屡吃闭门羹,到邀请踏破门,老人执著义务科普终于有了回报。

  一年自制40多项小发明

  12日,记者来到陈祖骥家,刚一进门就看到了挂在门框上的袖珍式颈椎牵引器。这个牵引器由一个弹簧秤牵引着脖套,折叠起来只有巴掌大,在家里可以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做牵引。陈教授的这项发明,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客厅里,还摆着五六个装满各种“发明”的纸箱子,神舟飞船、嫦娥卫星、太空锤等等。陈老师用可乐罐、木板、铁丝等常人眼里的“废品”把“先进”的科学试验品装扮得像模像样。

  78岁的陈祖骥曾是青岛大学的高级实验师,教物理学专业的实验课。“当上物理老师后,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自创一套能让大家动手的仪器,轻轻松松地理解科学知识。”在陈老师看来,这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最好方式。

  2006年,陈老师到五四广场游玩,见那里有个科普展览活动,用一些专业仪器演示物理原理,很受欢迎。“我当时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形式正是我想要的。”年轻时的那个梦想,再次撞击陈老师的心扉,他决定行动起来。

  接下来,陈老师闭门谢客,找来各种材料,开始“创作”。“我们家有两个壁橱,放满了木板、纸壳、铁丝等各种各样的废品。”陈老师说,为了做一些架子,他还买了各种工具,又是砍又是锯的,经常把家里弄得乱糟糟。“做完了一个,就想着马上再做一个。”正是这种想法,让陈老师一干就是一年,制作出的演示项目达40多个,涉及天文、物理、地理等多个学科。

  义务进校园屡碰壁

  演示仪器做完了,陈祖骥想让它们赶紧派上用场,从2007年开始,他就主动打电话找到学校、街道及相关部门,要给中小学生和市民做科普义务讲解员。但一开始屡屡碰壁。

  陈祖骥分析说,被拒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人们对他和他的科普讲座不了解。后来,他便主动到学校去联系,2008年,在镇江路小学一个课堂上,他开始了第一次科普演示讲座。一堂课讲下来,小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还上台找他签名,有的还写信说“会影响他的一生”。这让他大受鼓舞。

  接下来,陆续有几个市南区的小学同意他去做讲座了,但知道和认同他的学校仍然很少。

  “你求着人家义务做讲座,人家都不愿意,还做什么做。”陈老师的子女看到父亲这么辛苦地研究科普知识,心疼地劝他放弃。但陈教授坚定地说:“我做的这件事情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总有一天会被认可的。”

  如今周周有学校预约

  真正的转折点是去年12月份,青岛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召开了一次全市会议,发出了“科普进校园”的号召,陈教授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刚结束,就有很多学校找他。过了年,陈老师简直成了个大忙人,一周好几个学校邀请他去讲座。“在开发区第三中学,有上千人一起在操场上听讲座,气氛非常活跃。”回忆起最近讲座的情形,陈老师说,学生们对科普知识的渴望,让他觉得应该继续走下去。

  陈老师说,科学的道路是需要不断地坚持实验走出来的。现在只要有学校邀请他,他就会给学生做讲座,直到全市孩子都能听到为止。

  如今,陈老师正在探讨用演示的方式展示科学,并希望进一步推广。(记者 刘玉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