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虎妈”冷思考值得深长思之

2011年03月29日 08: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围绕“中国虎妈”的舆论热浪彻底冷却下来之后,3月26日,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了《“虎妈”争议的冷思考》。张先生的“冷思考”,意在教育问题本身,但其涉及的媒体舆论生态,也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张先生告诉我们,在美国,对于“中国虎妈”现象说好说坏的都有,“不能说多数人同意‘虎妈’式教育,但可以说,相当多的人认为美国的教育方式过于宽松,缺少竞争力”。而在中国,“不少意见认为‘虎妈’式教育,对于孩子的天性和自由发展形成了负面的效果,认为中国的教育现在存在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过于刻板地压抑孩子的天性,压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有很大的问题,需要做根本性的调整和改变。这种意见似乎在媒体中形成了某种主流的声音。”——事情刚刚过去没几天,我们都还记得很清楚,国内媒体上对于“虎妈”确实是清一色的斥责、抨击之声。

  在“中国虎妈”炒得热闹的几乎同一时段,上海的中学生在一项由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评比测试中,囊括全部三个项目——阅读、数学和科学——的冠军,同样引起国际舆论对于中国教育制度和学生素质的热烈讨论。也同样的,在成绩不算太好的美国,舆论界对此有赞有弹;而在中国,媒体主流仍是对“应试教育”一致的“冷静反省”。

  张颐武先生多年来在专业教研之余,曾深度介入了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因此能够听到一些在媒体“主流声音”之外的来自教学一线的声音——“但在中国,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其中包括中小学一线教师和不少家长,认为严格要求和较多知识的传授其实对于保证孩子的成长有高度意义,不能认为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初中等教育无效或失败。”他列举了不曾见诸媒体、与媒体主流意见相反的“许多中小学教师私下议论”。他指出,这些被主流媒体忽视或批判的意见“不一定准确,但却是第一线的教师的体验,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实,对于上海中学生拿的那三项世界冠军,中国教育界也不是没有赞扬的声音,只不过不是发表在中国媒体上。如曾长期担任中学校长的香港浸会大学教育系高级讲师许为天,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东西方文化不同,教育方式也自然有所不同,但是孰优孰劣,却难分高下。他说:“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基本能力就是基本能力,你没有基本能力,怎么能够出现创造力啊,高深的科研能力啊?这是不可能的。日本拿诺贝尔奖是非常多的,可是日本(的教育方式)和中国差不多,它的读书、印证等要求学生很多是背诵。传统的教育一定要有的。”——这种看法对错姑且不论,但我们的教育界确实有好多人持有这样的看法,是无疑的。

  关于教育问题,长期以来,在媒体舆论平台上,几乎没有交流,没有讨论,只有批判。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有不同意见却难以在主流媒体发声,只能在教研室里跟同事们牢骚,背地里骂媒体“胡扯”。不管到底是谁“胡扯”,这种现象都是让人担忧的。因为毕竟,不论这些教师的思想多保守多陈旧,那都是每天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实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人们的真实思想,忽视不得。而不论媒体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有多高超多先进,归根结底也都需要教师们去落实,媒体人不可能转行亲自去替老师们教书。

  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媒体已经一致批判了若干年。据我所知,实际上,很多一线教师对这类批判早就听疲了,干脆你骂你的,我教我的,只要学生家长满意,媒体随便说去!——基础教育改革多年来难有寸进,能说与这种言说者与实践者互相对抗的心态无关吗?

  因此,张颐武教授的下述意见非常珍贵:“目前所需要的是更加充分的公开讨论,而不是一惊一乍的情绪化宣泄。全面地倾听不同的意见,也让媒体的探讨更平衡和更深入,是当下中国关于教育的讨论亟待解决的问题。”刘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