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向来是以拿世界第一为荣,这不,近日的一则消息确也会让很多有此情结的国人欢欣一把、雀跃一回:中国期刊论文数量全球第一!然而,消息后面的一句话应让大家在心花怒放、鼓掌激动之余,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点什么:消息说,尽管论文数量第一,但平均引用率只有10%左右,排在世界100名开外。
众所周知,一篇论文发表后被同行引用的次数,是衡量其质量和影响力的关键指标。只有10%的引用率,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论文质量低劣,大多是东拼西凑的“水货”或没有价值的重复,一经发表,便石沉大海,不被认可,毫无用处,几成废纸了。
既然如此,为何大家还乐此不疲、一窝蜂地去写,想着法四处托关系、找门子发表,心甘情愿地捧上不菲的版面费呢?
无他,评职称耳!
业内人士都晓得,我国当前的职称评定标准是与论文数量直接挂钩的,有了论文,你就可以评上职称,进而提级涨资、申请课题、领到经费、享受待遇,你缺少论文,即便水平再高、群众再认可,也没有用。难怪就连央视名嘴崔永元也由于论文数量不够,连续11年没有评上职称。
这种评定标准要求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表最多的论文,于是乎,在此目标驱动下,大家东拼西凑、南摘北抄、粘贴复制……一篇篇质量低劣的论文出炉了。有需求就有市场,能够大量刊发此类论文的期刊应运而生,只要你交来版面钱,哪管有无学术价值,你好我好大家好,于是乎,论文印成铅字了。于是乎,我们拿论文数量全球第一了。
这样的后果是,不少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人评上了职称,开始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得到钱财(课题)、误人子弟(教师)……一本又一本期刊加班加点地把好纸变成废纸,又是增刊、又是加页,忙得不亦乐乎,挣得盆满钵满,哪管这么多的期刊纸张又毁掉了多少树木森林,破坏了多少环境……
但是,倘若我们把这一现象的后果仅看到此的话,那就有点浅薄了。其更深的危害在于,对于一些科研人员和知识分子而言,其科研的动力来自论文而非科学目标驱动,一旦论文发表了,职称评上了,科研也就完成了,创新也就停滞了。不仅如此,为了发论文评职称,一些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导致论文剽窃、著作抄袭、学术造假事件不断出现。凡此种种,都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了极大的误导和戕害,而这才是论文数量全球第一这一繁荣表象背后的真正隐忧。(许存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