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报道说,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多数网民对此持批评态度,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有网友甚至认为,“这种激励导向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在该报道的留言中,也是一片责骂声。除了一些网友的激愤情绪,董教授此番言论大体上是配得上这样的待遇的。
初看到这则报道,让我好奇的是,是什么样的教授有如此这般豪气。得知董教授具体身份,我也就释然了,原来董藩教授乃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想必他的研究生也是研究房地产的。堂堂房地产专业的研究生,到40岁4000万身家似乎并非过分的要求,君不见这个那个富豪榜上,房地产商总是名列前茅且占据半壁江山。这些研究生就是做个小开发商稍微精明一点也能弄个4000万身家,董教授对此有信心,激励还是有谱的,没有好高骛远。
即便这些研究生不去做房地产的开发,而是做房地产的理论研究,也是大有“钱途”的,因为不难得到房地产的赞助。在房地产领域,常有“大炮”轰隆,有的是房地产商为本行业竭力辩护,有的则是所谓的专家学者在摇旗呐喊。这也算得上合理合法,只不过站在公众立场、站在学术立场的专家学者势单力薄。现如今,40岁搞不到4000万就属于无颜见导师的失败者,恐怕房地产研究生们不会只服从真理。
如果不把家财不到4000万视为贫穷,而把不能解决自己和家人的温饱看作贫穷,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就有一定道理。不过,与其说意味着高学历者本人的耻辱和失败,不如说是社会的耻辱和失败,因为智识在这个社会不能改变贫穷的命运,那么贫困阶层向上流动的渠道又何在呢?如果把家财不到4000万视为贫穷,就是耻辱的、失败的、毫无人生价值的,当这种观念很有市场时,这个社会也是有问题的,有可能引致社会的失败。
董教授宣称的个人创造财富的社会意义并没有错,实际上,数十年来,社会上一直在灌输财富意识。如今,我们已经不把财富本身视作一种恶,大家尽可合法致富,但是我们似乎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把财富看作唯一的好东西,甚至学术也为之屈服。董教授的4000万论看似惊世骇俗,实则说出一定程度的社会现实,也说出不少教授的心里话,我们知道,以自己能搞钱为荣,也以自己的学生富贵为荣的教授不乏其人。这岂止“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长此以往,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伤痛和悲哀。(李建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